RSS

[中時電子報] 群益投信:區域平衡 定期定額最佳防禦型投資

更新日期:2008/03/20 09:51 【徐晨縈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近日宣布降息三碼,再度鼓舞全球股市大漲,面對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情況,投信業者認為投資人現階段可先採取防禦型投資策略,而群益投信建議,可先以區域平衡型的基金切入,並以定時定額的方式投資,應是不錯的防禦型投資,因為以亞太市場經濟前景仍相對被看好,長期而言,還是有機會累積不錯報酬。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認為,油、金價格持續大漲,全球原物料行情仍火紅,一般人以為原物料上漲就只能買資源基金,其實未必,因為原物料價格波動大,資源資金投資題材也較單一,而亞太區域型基金除了擁有原物料蘊藏外,更有內需消費擴張、基礎建設、貨幣升值等題材可以發揮,投資題材更為廣泛而多元,受到單一事件(如油國增產)的影響亦較小,故更值得投資人關注。

  此外,亞太地區經濟高成長促使貨幣升值及外資流入,亞洲資產價格水漲船高,利於投資的促進與股市揚升,對內需消費及通膨的控制也有正面的助益。

  由於中產階級的增加、消費能力提昇,造成內需擴大,有助於亞太地區抵禦美國景氣走緩對於其經濟成長及出口的衝擊,當前亞太地區可說是全副武裝的投資「鐵金剛」,是基金投資人長期資金配置的最佳選項。

  陳沅易強調,最近全球股市的表現並不理想下,投資人應該選擇投資內容是涵蓋較廣範圍的區域型基金,讓基金經理人能有較大的操作空間,挑選相對有潛力的產業或個股進行投資,以維持較穩定的績效表現,例如以投資亞太市場為主的平衡型基金,近一年的績效表現還不錯,最好的前二名分別都有逾一○%的報酬率。

  而在選定基金投資標的之後,趁著市場拉回修正時,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可以規避短線上下震盪的波動,且不需要考慮進場點,拉長投資時間來看,以亞洲市場長期經濟發展仍看好下,應該還是能夠累積不錯的報酬率。

本內容由 中時電子報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中時電子報] 《熱門基金追追追》台股基金波動大 宜定期定額投資

更新日期:2008/03/27 09:49 【陳欣文台北報導】

  台股近一個月成為亞洲市場表現最佳的市場,國內還有八檔股票型基金績效打敗大盤的九.三三%,也因此成為買氣匯集之處,基金投資人開始積極布局優質的台股基金。

  基金業者普遍都認為,目前是加碼台股基金很好的時機。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侯明甫認為,台股近期充分反應「開放」主軸下的想像空間,如果順應此一布局方向,選股上就應該僅扣金流、人流和物流的「三流行情」。

  不過,侯明甫也提醒投資人,兩岸政策不是單方面的意願,還需要注意中國對台灣所提的開放政策是否有正面回應,這些都需要時間觀察,短期間可樂觀但需謹慎。

  而在各類台股基金當中,目前仍以一般股票型是基金業者最推薦的標的。

  由於一般股票型電子、金融與中概均會涉獵,基金經理人能依市場變化,掌握主流類股的輪動,為投資人選擇最適當的組合,相較於單押個股或是單一產業基金風險較小。

  其次,由於一般股票型操作上,基金經理人必須確實掌握市場動態,才能做好類股轉換,以顧好基金績效,因此建議投資人在選擇一般股票型基金時,可從這些基金中長線績效做為考量,選擇中長期績效都能打敗台股加權指數的台股基金做為優先布局的參考。

  投資人在選擇基金上,也可透過投信公司旗下基金整體表現來評估其績效穩定程度,更要注意的是,不要只看短期績效,中長期表現都有一定水準的才是首選,另外,尤其台股波動過大,最好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

本內容由 中時電子報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中時電子報] 《紅包投資術》定期定額投資 以小搏大

更新日期:2008/02/01 09:21 【徐晨縈台北報導】

  農曆年到,不論是小孩、老人家都會收到紅包,老人家紅包大又多,年輕的大小朋友雖收到的較少,但累計起來也是有數萬元,如何小錢滾大錢,也是一門學問。

  銀髮族紅包均是以數萬元計,若能每年固定將這些紅包壓歲錢投資,累積的投資報酬率也是相當不錯。

  舉例來說,若老人家能撥出一些紅包錢固定放在全球債券型基金或全球股票型基金,投資收益會比放在銀行定存好一些。根據理柏統計,若每年年底定期定額投資一萬元買全球債券型基金,三年下來累積投資報酬率可達六‧七%,若是放在全球股票型基金三年投資報酬率也有一三%,若更是積極的撥出一萬元放在新興亞洲股票型基金,則有高達三九‧七%的投資報酬率。

  匯豐中華投信執行副總經理孫煌正認為,一定要做好資產配置,因長輩多半已不需積極掙錢,投資上應更謹慎。

  除了單筆投資外,可以透過定時定額方式,同時介入多檔基金,藉以建立資產配置。特別是最近適逢全球股市大幅回檔,卻是慎選基金,參加定時定額長期投資的絕佳時機。

  至於年輕的大朋友,收到的紅包也不少,若有負債,應先把債還清;若沒有負債,則可將其作為定期定額的資金。

  由於年輕人承受風險高,摩根富林明投顧建議,可選擇波動度較高,或目前上漲機會較佳的市場,以短線波段獲利為主目標,如新興市場等。

  另外,有些人以為小朋友的壓歲錢只有幾千塊,了不起萬把塊,根本談不上理財;但匯豐中華投信認為,雖金額可能不大,但幫小朋友開立基金帳戶,並讓他們從小接觸基金投資,卻是建立儲蓄習慣與理財觀念的絕佳管道!

  孫煌正表示,建議父母將部份壓歲錢讓孩子在過年期間自由支配,其餘由親子共同計畫資金運用方向,如定期定額買基金都是不錯的理財方式。

本內容由 中時電子報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自由時報] 定期定額比例 攀升至51%

更新日期:2008/03/13 04:09

〔記者李錦奇台北報導〕從摩根富林明的調查顯示,雖然台灣投資人過去半年失利者多,但在此同時,採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比例反而攀高至51.5%,買海外基金的比例也達49%,兩者都是調查以來的新高。

  調查顯示,受訪者採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比例,已連續三次調查超越五成(即去年11月迄今),代表每兩個受訪投資人就有一人採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買海外基金的受訪者比例也逼近五成。

  不過,國人最愛的還是台股,仍是最多人使用的投資工具,但比例則降至54.7%,是去年元月以來的次低,並且與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比例越來越接近;這顯示,國人逐漸借重法人機構代操,單打獨鬥比例降低。

  調查顯示,多數受訪投資人希望,定期定額能在五年以上看到投資成果,比例達41.2%;希望一年內的只有2.9%,顯示國人逐漸接受長期投資觀念。稍令人驚訝的是,高達66.5%受訪投資人不曾停止定期定額投資,停扣主因以投資報酬率為負(11.9%)、個人經濟因素(11.7%)為主;因為獲利達目標、認為全球景氣向下而出場者,分別只有4%多,顯示投資人很少因停利或看壞景氣而出場。

  另外,新興市場中最看好的地區?68.1%受訪者選新興亞洲(中國、香港、東協、印度),其次是東歐與俄羅斯(42.2%)。

本內容由 自由時報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中時電子報] 股債平衡配置、定期定額投資台股 兩策略 對抗美國低氣壓

更新日期:2008/02/27 09:57 【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國二○○七年第四季財報公布高峰期已接近尾聲,獲利成長率受到次貸風暴影響而低於市場預期,對未來的獲利展望也尚屬保守,在這樣的氛圍下,投資人該如何調整操作策略來掌握最大贏面?習慣投資海外市場的基金投資人要記得股債各半的配置原則,台股基金投資人則只要持續定期定額扣款,就不用擔心全球股市的劇烈波動!

  根據Thomson Financial所做的統計,截至二月二十二日,S&P 500指數中已有約八八%公司公佈第四季財報,表現最好為科技與能源產業,最差的則是金融及原物料產業;整體而言,S&P 500指數內之公司整體獲利成長較前年同期下滑二一%,較一月份下滑九%的預估值還要低許多。

  就企業對未來獲利展望而言,財報公佈狀況雖然沒有非常差,但公司仍對未來的景氣仍抱持著較不確定的態度,在這樣的投資氛圍下,基金投資人必須嚴格落實定期定額持續扣款和資產配置的策略,才能資產在不確定性高的投資環境下全身而退。

  對於許多不習慣投資海外股債市,喜歡投資熟悉的台股基金投資人來說,這幾年雖然成果不佳,但是拉長時間來看,定期定額投資台股還是有驚人的效果。

  根據Lipper統計,將時間拉長來看,一百三十一檔台灣股票型基金過去十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三.四七%(截至一月底),意謂投資人如果不放棄定期定額投資台股,過去十年每年資產至少以三.四七%的速度成長。且如果投資人選到基金績效前二分之一強的基金,每年報酬率則有八至一○%。

  摩根富林明投信副總經理邱亮士表示,定期定額的目的正是「以時間戰勝波動」,根據歷史經驗來看,每當股市在低檔盤整,投資氣氛低迷之際,事後往往得證當時正是最佳進場時點,例如九二一地震後,台股一年內跌幅近五成,但是迄今台股漲幅達一二五%,證明只要市場值得投資,那麼定期定額是戰勝波動,創造報酬的最佳工具之一。

  德盛安聯投信表示,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獲利關鍵,在於是否能有耐心投資完一個景氣循環,也就是所謂的「微笑曲線」。台股近年雖在低檔盤旋,但是只要能耐心投資完一個「微笑曲線」,只要在市場走空的時候持續扣款,就可以在低點買到更多單位數,而近期隨著總統大選將近,價格長期被低估的標的,已遭到外資的覬覦,隨著股市慢慢地落底回升,手中累積的高額單位數乘上愈走愈高的淨值,就有機會享受投資的甜美成果。

本內容由 中時電子報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中時電子報] 定期定額進軍台股 今年應有好收成

更新日期:2008/02/19 09:28 【陳欣文台北報導】

  台股年來急速修正,反而締造絕佳的投資時點!基金業者建議投資人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來投資台股,今年應該會有不錯的成績!

  摩根富林明JF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台股目前的好現象是,以往盤面重點都集中在電子股,但在兩岸政策持續開放、新興市場成長潛力旺盛等等利多消息面下,台股方面各類股都有機會表現優異。

  台股基本面一直都佳,葉鴻儒表示,經過股災洗禮,雖不敢保證是目前是波段最低點,但也絕對是相對低點,保守的投資人反應該積極行動。

  群益投信認為,投資台股,建議投資人可採定期定額的長期投資方式,因為定期定額投資法不但可省去尋找「進場點」的風險,最重要的是,運用長期扣款的原則在股市下跌時,讓平均成本得以下降,避免「追高套牢」的窘境發生,是一簡單又有效的投資方法。建議積極型者可以逢低介入亞洲市場股票型基金、台股相關基金,而穩健型者則可以選擇亞洲市場平衡型股票基金。

  元大投信表示,過去一年來台股上上下下如洗三溫暖,猶記投資人去年上半年還因豐厚獲利眉開眼笑,年底時卻轉為紙上富貴、白忙一場的感嘆,但是一定要記得定時定額投資「時間」遠比「時機」重要,無論是股市高點或低點都可進場,投資人只要關心自己獲利狀況,在投資達到停利目標時記得將獲利部份轉移到保守型資產以守住獲利,例如組合型基金或是固定收益型基金。

  至於在投資基金類別上,匯豐中華投信認為,一般股票型基金今年仍可望掌握較多市場面的題材,科技、中小基金雖有跌深反彈的契機,但是波動度高,投資人最好用定期定額方式且將時間拉長到至少三年,贏面才大。

本內容由 中時電子報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中時電子報] 近13萬人受惠 十檔定期定額基金 人氣超高

更新日期:2008/03/26 09:37 【李國煌台北報導】

  儘管投信基金定期定額投資戶,乍見停扣,不過,統計十大散戶最愛扣款投資的基金,每一檔仍有一萬多、二萬以上的扣款戶,光是十大熱門定期定額基金的扣款戶,便逼近十三萬人。

  金融界人士說,這些熱門扣款基金,短中長期績效都有可觀之處,同時,投信也用力促銷、手續費給折扣,招攬客戶投入,因而廣受扣款散戶青睞。

  依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目前定期定額扣款買基金的投資人,大約五十七萬九千多人,投資人有五百多檔基金可以選擇定期定額投入,其中,股票型基金是散戶扣款投資的重心標的。

  一百多檔股票型基金,每一檔少則一千多名扣款戶,定期定額投入,多則超過二萬位投資人每月定期定額扣款布局。

  最新出爐的十大熱門扣款基金,包括國泰中小成長基金、群益馬拉松基金、摩根富林明JF龍揚基金、元大卓越基金、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

  以及群益創新科技基金、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摩根富林明新興35基金、元大新主流基金、國泰小龍基金。

  每一檔基金各有上萬名定期定額扣款戶,其中,國泰中小成長扣款投入的散戶粉絲,人數最多,總計超過二萬名。

  投信投顧公會人員說,大家在基金的資料上,都會看到一句警語,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報酬,提醒大家不要光靠績效挑基金。

  倒是,在扣款人數排行榜中,能夠長期名列前茅、廣受散戶青睞的基金,還是值得投資人追蹤、觀察,評估是否納入投資組合當中。

本內容由 中時電子報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中時電子報] 定期定額買基金 中場停扣最傷

更新日期:2008/03/20 04:34 李國煌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顯示由多轉空疑慮,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投資人,二年多來首見大批停扣,投資專家指出,行情已跌掉大半,應是加碼布局的位置,中場停扣反而難以扳本,最容易受傷。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說,定期定額扣款買基金,最重要的就是在行情走低時期,堅持到底、一路買進、平均成本,一旦行情翻揚,隨即能夠獲利。

  現在的情勢而言,台北富邦銀資深協理陳怡芬指出,未來,不至於連續壞三年、五年,以二○○○年網路泡沫、全球大跌三年,最終還是翻揚向上。

  倒是,原來扣款投資的基金,是否繼續扣款、還是要更換標的?

  中國信託投資顧問中心經理廖亭亭說,視基金績效、產業前景而定,如果基金績效在後四分之一,或是投資的地區、產業,前景不佳,可以考慮更換基金。

  蕭碧燕也指出,如果自己扣款買進的基金,在同類型基金中績效殿後,倒是可以考慮轉換,不過,這個行情位置,千萬不要停扣。

  陳怡芬說,對於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投資人而言,行情大跌一段之後停扣,這種錯誤最致命,一定要提醒自己,堅持下去,目前帳面上暫時虧損,但是,未來行情逆轉時,才有由虧轉盈的機會。

本內容由 中時電子報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Yahoo!奇摩] 遠離月光族 善用定期定額共同基金投資術

更新日期:2007/01/03 19:29

  避免成為每月薪水花光光的月光族,共同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策略是最佳方法。富達投信總經理季崇慧表示,投資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每月新台幣5,000元,就可以運用時間累積財富,以期達成各種財務需求,但秘訣是將扣款日設定在發薪日後的三日內,以達到強迫儲蓄的目的。季崇慧進一步強調,而每月扣款的金額,建議最好是薪水的10%到20%的效果最佳。

  針對時下收入不多的年輕族群,季崇慧表示,共同基金定時定額投資術是累積財富,預備人生各種財務需求的長期投資方法之一。一般而言,月光族可能都沒想到未來人生的階段還很長,購屋、購車、結婚、生子教育金、退休金等都是基本的人生財務需求,而這些需求都需要及早做準備,而如何準備就得靠平日一點一滴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的累積功夫了。至於累積的方式則建議運用「零存整付」的觀念,將平日收入固定儲蓄並且進行長期投資。

  類似民間互助會這種固定儲蓄都是具備了零存整付的觀念,但時下最新的趨勢是共同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一般而言,共同基金具有分散風險和專業管理的優勢,一般人由於資金有限,很難做到投資一籃子股票、債券,但透過共同基金,就能享有與大資本家一樣的優勢,擁有一個完整的投資組合。此外,共同基金聘有專業的經理與研究團隊,除了能依據專業的市場研究,作好投資管理,更能免除您自行挑選股債個檔、進出場時機的麻煩。

  至於定期定額的投資訣竅,季崇慧建議,每月投資金額可設定在薪水的10%到20%,不要將每個月的投資金額設定得太高,免得因感到吃力而中斷了投資計劃。另外,投資計劃的自動扣款日設定在發薪日後三天內,以達強迫儲蓄的效果,還有就是為善用定期定額的平均成本效益,定時定額共同基金操作法則在於單位數的累積,往往波動越大的市場相等於波動下所能產生的利潤空間,一般高波動高風險的資產,在定時定額投資的操作下反而較具有化險為夷的平均效果。

本內容由 Yahoo!奇摩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富蘭克林] 以錢養錢存千萬,定期定額投資您也辦的到!

  沒有富爸爸作靠山,要坐擁足夠的財富,一蹴可及的從容過日子似乎有些遙不可及,而「人兩腳、錢四腳」的俗諺更是一語道破在追逐財富的道路上得付出的辛苦。回顧國內外知名富豪不難發現,年少時便胼手胝足與以錢養錢致富,腳踏實地的耕耘財富版圖是一貫的軌跡。

  幾年前有本暢銷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寫道,「光是緊盯著存摺,老婆又愛珠寶、鑽石,絕不會成為富翁的,要有財可理,必須先會節流」。利用年輕的優勢與善用投資工具,就能輕鬆累積資產,假設想要備足1,000萬資金,時間定為10年,以年報酬率10%的投資工具試算,現在每月要投資高達48,413元才能達到目的;但若提早開始準備,預計30年後達成目標,現在每月只要投資4,387元即可達到準備千萬退休金的目標,顯示理財腳步越早踏出越好。

  定期定額投資門檻低,每月僅需三千至五千不等的金額就能進行,較單純投資個股股票低,入門難度較小;其次是手續簡便,除了傳統到銀行臨櫃填寫申購資料,也能利用網路或是電話語音兩種享有手續費折扣的方式下單,尤其適合現在電腦使用頻率極高的社會新鮮人。

  再者,每月定時存下一筆錢,有緊急需求時不須求助他人,更不必動用到現金卡或是付高額利息的信用卡預借現金,隨時可暫停扣款或是辦理基金贖回,收益以當時的淨值計算,變現性高,不必負擔提前解約收益打折或是折損利息的問題。定期定額投資海外基金不但能分散成本與匯兌風險,也毋須過於擔心進場時點,透過基金研究團隊慎選標的,搭配投資組合,您可藉由基金投資參與各區域、產業未來的成長潛力。
 
  美國傳奇人物班傑明.富蘭克林是實踐務實致富的領航者,他即使年幼失學,依然踩著堅持不懈的步伐,讓他成為美國憲法催生者與成功的企業家,更被推崇為「美國的聖人」,他曾說:「空無一物的袋子,是很難站的起來」,這句話驗證富蘭克林一生從不間斷的努力,追求成功的態度,值得投資人借鏡。
 
  投資工具多如牛毛,唯有下功夫研究,方能從中攫取出最佳理財幫手,進而創造質、量兼具的資產;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中提到「投資就如呼吸一樣,是二十四小時運作的」,並且隨著經驗的累績,回報亦與日俱增,理財之道亦是如此,並無捷徑可行而且是需要堅持的道路,如果沒有開始第一筆資金的投入,如何勾繪出未來坐擁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元的富足生活藍圖,倘若從現在起每月固定穩健地投資基金,五千、一萬不嫌少,並且持之以恆,不輕易隨市場變動起舞,時間的複利效果與優質基金的績效將帶給您想像不到的豐裕報酬。

本內容由 富蘭克林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富蘭克林] 小錢成就大未來 為孩子輕鬆儲備教育金

  校園鐘聲響起,孜孜不倦的學子們開始攸遊在知識海裡,望子女成龍成鳳的父母親是否正在盤算要讓孩子學習何種才藝增添氣質,還是要補強什麼科目,提升學業成績呢?各項補習費用往往占小家庭支出總額中頗高的比重,尤其是甫開學,才剛繳完學校的註冊費,總管家庭開銷的媽媽們又得花腦筋撙節其他花費,以準備一筆補習費用。

  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點上,媽媽們總會為自己的寶貝安排不同的才藝課程,為未來預作準備,而才藝課程平均月費動輒上千元,倘若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同時學習或是一個孩子學習兩門以上,花費上萬元實屬正常。教養子女是長期計畫,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費用是有增無減,直至成年,有獨立謀生的能力,為人父母者方能稍微卸下肩上的責任,心中的牽掛。

  無形的教養資產配置得倚靠父母們盡心付出才能累積,讓孩子受惠,成為彬彬有禮的人;有形的教養基金則可諮詢投資顧問專家,由專家依個人需求與財務現況提供最適切的理財建議。如果屬於雙薪家庭,收入較為充裕,在扣除家庭正常開銷後,所餘資金可依孩子目前的歲數,利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安排短中長期的教養基金儲備計畫,讓孩子快樂學習,日後能有所成就,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安慰了。

  短期是針對每期的才藝支出,中期則是每個學齡階段,例如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的學費與註冊費等,長期可設定為協助出國留學,依所需籌措的時間與額度多寡來決定屆時投資的資金。倘若父母僅有一方有固定薪資收入,或是雙薪收入卻金額有限,扣掉家用後,不妨擬定短期為主,中長期為輔的理財投資計畫,積沙成塔,仍能為孩子籌措一筆教育基金。

  孩子是每個父母親心中的寶,總是期望特別高,提醒父母親不論是在安排課後才藝課程,抑或是投資理財方面,都應該量力而為,過與不及都可能造成彼此的壓力。定期定額投資門檻低,每月僅需三千至五千不等的金額就能進行,尤其是孩子具備時間的優勢,及早起步,「時間」將成為累積教養基金最好的助手。

本內容由 富蘭克林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富蘭克林] 定期定額讓您走遍世界 旅遊基金輕鬆存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忙碌工作之餘,偶爾停下腳步安排個出國旅遊,給心靈充電一番,已成為現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之ㄧ了,然而面臨到高油價時代來臨,各大航空公司也相繼醞釀機票漲價風潮,讓想要出國旅遊的投資朋友是否準備好充足的銀彈,就更加重要!其實,只要平時養成好習慣慢慢儲蓄一筆旅遊基金,「有備而去」,就成為現代人理財規劃中不可缺少的項目了。

  搭配外幣投資工具,每月從薪水提撥,用以定期定額海外共同基金的旅遊基金規劃

1.如果參加東南亞的旅行團或是自由行的費用,多數不到二萬五千元就可以成行,因此,只要用現有的定存資金就可立刻出發,若是規劃三個月後將要出國,每個月少買件衣服、化妝品組合,省個四千多塊前下來就可以輕鬆成行了。

2.如果是參加日本、澳洲、紐西蘭的行程,可能就要準備四、五萬元,才足夠支付團費、旅費,還有購買一些小東西的金額了。這時如果手邊沒有現成的定存、或是一筆投資的基金,就可能要每個月從薪水提撥來慢慢累積旅遊基金了。

3.如果您計劃到歐美走一趟,可能需要準備近十萬元的旅費才夠,這時,建議您提早一年至兩年前就開始規劃,建議從投資區域與產業較分散的全球股票型基金著手。

4.如果是想要到歐美遊學一兩個月的朋友,同樣地,只要從踏入社會工作時,就開始每個月養成定期定額強迫自我儲蓄的習慣,每月投資不到一萬元,兩至三年想要達成出國遊學的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此外,用海外基金來準備旅遊基金除了可以分散換匯時點、降低匯兌風險之外,還有兩個好處就是,(1)您不必急著把基金贖回,可將資金轉換到貨幣基金停泊,因為海外貨幣基金可以開支票,等到您需要用錢的時候再隨時將資金入到您指定的海外戶頭,三天內就可以收到款項,對於出國時間較長的遊學或是留學朋友來說,非常方便。
此外,(2)您可以選擇有辦理外幣信託業務的銀行來買海外基金,贖回到您的外幣存款帳戶之後,可以直接換成旅行支票,不必再經過一層換匯的損失,如果是結外幣現鈔,則需要付一點手續費。

  擅用信用卡分期付款優惠、多蒐集旅遊相關資訊,並且避開旅遊旺季。

  您也可留意可節省旅費的管道,來早日達成出國的心願。例如參加銀行推出刷卡分期付款來給付團費的旅遊行程,此外,多利用旅遊網站、觀光局的旅遊相關資訊,可能可以買到較便宜的機票。

  最後,避開的旅遊旺季也可以幫您省一些錢,旅遊旺季時不但機位難求而且旅費也比平常貴了許多,旅遊景點人潮湧擠,也可能破壞了您休閒渡假的興致,因此,您如果是為了紓解生活、工作壓力而想出國散散心,不妨避開旅遊旺季,利用年假好好休息吧!

  籌措大額旅遊基金小叮嚀
  1.至少在出國的半年前就開始規劃
  2.定時定額投資到外幣資產,分散換匯風險
  3.贖回基金時轉到外幣帳戶,可減少匯兌損失
  4.擅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旅遊行程
  5.多蒐集促銷團、促銷機票的資訊
  6.避開旅遊旺季以節省旅費

本內容由 富蘭克林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富蘭克林] 股市多空讓專家跌破眼鏡?定期定額不怕錯失買點

  您買過樂透彩嗎?每每在連續幾期「摃龜」再加碼聲浪下,彩券行總出現大排長龍的盛況、晚飯後人人守在電視旁,手持通往億萬富翁的門票,祈禱著神蹟降臨,而那個幸運兒何時會輪到自己呢?愈不景氣時,一夕致富的夢想只能暫時安撫人心,惟有實際行動才能擁有成功的真實感,可是薪水漲升力道總是不足甚或開倒車,通貨膨漲又緊跟在後伺機而動,全球在邁入第六個多頭年度之際,詭譎多變的態勢似乎更加確定,該如何在此氛圍中站穩腳步,踩著謹慎穩健的步伐掌握價值投資機會,紮實的累積財富?

新興市場前景仍佳;全球化佈局股債市,降低投資風險

  次級房貸問題自2007年產生至今仍持續發酵中,雖影響200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向下調整,但全球經濟體韌性十足,對於未來發展不必過於悲觀,況且市場己針對此事件反應相關訊息、各國政府也陸續祭出應對措施,因此對股市產生的衝擊將逐漸淡化。次級房貸中全球投資人幾乎一致不理性的贖回,但正所謂「危機即轉機」,在一片殺出聲浪下,連基本面健全、發展前景看佳、頗具價值的投資標的也被一同錯殺而股價下挫降至較低的水位,因此反倒可能是進場加碼的好時機。

定期定額紀律投資,定時檢視增加投資組合韌性

  以過去十年美國史坦普500指數的表示來看,將資金長期投資十年從未退出,可獲得8.42%的平均報酬率,但若錯過其中漲幅最大的10天,平均報酬率縮減五成以上來到3.42%,錯過20天平均報酬率則開始轉為負值。由此可知,長時間的投資(Time)比選時機(Timing)更加重要,而且再精準的投資專家也會有跌破眼鏡的時候,不妨以定期定額長期紀律的投資,省去衡量進出場時機的辛勞,亦不會錯失漲升的獲利時機。

  另外,提醒您設定好的投資組合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最好再加以檢視,尤其是在市場波動風險升高之時更是檢驗的好時機,一方面可以了解所選擇的投資標的是否禁得起市場波動考驗,以及自己的投資組合不足之處為何,例如配置過於積極應增加債券部位以降低風險。同時也能再次確認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高低,進而調整投資組合。

本內容由 富蘭克林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富蘭克林] 活用「定期定額1.2.3策略」用理性擊敗空頭!

  股市已大幅下修,走跌的壓力卻仍如影隨行,「現在能進場嗎?」是投資人心中最大的疑惑,不妨看看投資大師巴菲特怎麼做:《富比士》雜誌3月公佈最新超級富豪排行榜,早已積極逢低佈局股市的巴菲特以40億美元的差距擠下蟬連13年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成為全球新首富,危機入市、買低賣高的大師級投資策略,您學到了嗎?

  正因為市場經過修正,現階段已出現相對便宜的價位,一般投資人可能嫌單筆介入風險太高,堅定立場以定期定額方式分批佈局,低點扣款不中斷,一樣的金額卻能購買更多基金單位數。定期定額平均成本的奧妙尤其適用於市場震盪時,跟隨市場歷經一段「U」型旅程,待股市回春,基金淨值水漲船高,更能加快累積財富的腳步。

  現階段市場氣氛雖然低迷,理性的投資朋友更應該堅持繼續定期定額扣款投資,甚至利用基金淨值下探之際,以較低的成本購得更多基金單位數。如果把握在股市下跌期間,不間斷地持續每月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可望獲得更突出的回報,過去8年間,全球股市曾因網通泡沫而重挫,但每月固定投資、甚至加碼,報酬率明顯比在股市下跌期間放棄扣款者高出許多,利用股價或基金淨值處於相對低檔之際,以較便宜的成本可望能掌握未來的谷底反彈的先機。(以上統計績效皆以MSCI世界指數為準,新台幣計價,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指數。)

2000年以來投資MSCI世界指數各項情境之投資本金、累積投資金額與累積報酬率

資料來源︰理柏資訊,台幣計價自1999/12/31至2007/12/31。

  定期定額報酬率理柏資訊假設每月1日扣款,遇例假日則以次一營業日計算。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且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投資報酬率以累積投資成果除以投資成本簡單計算,暫不考慮時間價值。

  無人能預見市場真正低點何在,關於投資,「Time(時間)」永遠比「Timing(時機)」重要,愛因斯坦曾說「複利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足見時間創造的複利效果有多驚人!定期定額策略以分批進場方式,能平攤風險與投資成本,尤其已歷經一波修正的股市,提供相對佳的介入時點,遵循「逢低『1』定要加碼」、「至少佈局穩健與積極『2』種基金」、「秉持不中斷、不追短、不隨意贖回之『3』不原則」的進階版「定期定額1.2.3」策略,佐以時間與複利雙重調味料,體會財富自主的美妙滋味將是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富蘭克林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Smart智富月刊] 定期定額3招致富

1月號 第113期

  年終獎金只有5萬元,怎麼用,才能由小變大?專家經驗告訴你:定期定額才是年終變大的鐵律,定期定額法,不管是基金、股票還是投資自己,都能讓你小錢變大錢!

文/吳修辰 2008/01/08

  年終獎金只有5萬元,怎麼用,才能由小變大?專家經驗告訴你:定期定額才是年終變大的鐵律,定期定額法,不管是基金、股票還是投資自己,都能讓你小錢變大錢!

  「定期定額投資,是我這輩子用年終獎金買到最好的禮物!」在金融圈打滾20年的亞太全球證券投顧總經理張夢翔如此說。會有這層體悟,可是一段長達15年的親身經歷。

  時間拉回1992年,張夢翔當時擔任光華投信(編按:後被荷蘭銀行收購,現已併入ING投信)企畫部協理,因為發現「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在國外很流行,建議公司開辦這項業務。

  在那個全民瘋股票的年代,定期定額買基金,到底會不會賺?張夢翔直言,新業務剛起步,自己也搞不清楚這種投資方法到底有多好,只知道國外流行,自己又是推動者,因此決定自己跳下來先試一試。

  第1年從年終獎金裡,撥出3萬6,000元,開始以每月3,000元定期定額投資公司的一檔台股基金,當時,台股在4,000點附近打底,隨著股市彈升,兩年後順利獲利出場。這次初體驗的心得是:不必挑買點,賺得輕鬆。他決定加碼再投資,不過,馬上經歷震撼教育。

  1996年7月,光華發行一檔日本基金(編按:現為安泰ING日本基金),當時評估日股可望反彈(日股從1990年的3萬8,957點天價崩盤,當時指數跌到2萬2,000點),加上自己又是承辦人,因此他在8月時,就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這檔基金。

  沒想到,投資第1個月,日股就大跌8%,接下來,連著兩年一路跌,最慘時,基金報酬率竟跌到-40%。連年慘跌,一度讓他猶豫要不要停扣、換投資別的市場。但仔細分析:定期定額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愈跌愈要買」,如此才能攤平成本,待行情反彈,才可能倍數獲利。因此,他選擇堅持下去。

招式1:買基金-日股大跌他照賺1倍

  連續扣款38個月之後,隨日股漲破1萬8,000點,儘管指數位置比他第1次扣款時要低,但整體報酬率卻超過90%,年化報酬率超過14%,達到停利目標,第一次獲利出場。

  這個成功經驗,讓張夢翔從原本對定期定額一知半解,變成堅定的支持者。手上的日本基金雖然停利賣掉,但每月扣款一直沒停,儘管後續跟著又是連續3年的狂跌,指數腰斬再腰斬,但張夢翔沒被大空頭嚇跑,仍然有紀律的持續扣款。

  2005年8月,日股上揚1萬3,000點,雖然比他前一次停利出場時還低了5,000點,但手上日本基金報酬率竟已超過100%,第2度達到停利出場目標。和上次一樣,馬上執行停利,但繼續扣款,目前又過了2年多,帳上日本基金報酬率約20%,正在等待第3次停利。

  日本股市走了17年空頭,一個爛到連日本人都懶得投資的市場,張夢翔卻靠定期定額投資11年,目前為止平均每年賺到19%的獲利,朋友問他怎麼這麼厲害,張夢翔回答「不是我厲害,是定期定額厲害。」也難怪他要說:「這是用年終獎金買到最好的禮物」。

  據統計,2006年上班族年終獎金平均達1.6個月,一般上班族做滿1年,估計也可領到5萬元左右,用這筆錢每月挪出3,000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1年,綽綽有餘。而且如果你選的不是日本基金,賺錢速度肯定會比張夢翔還快。

  不僅如此,如果每月3,000元的投資行動可以持續30年,以年化報酬率14%複利計算,依據複利算式,30年後將成長至356.8倍,等於每年投資3萬6,000元本金,就會滾動成1,284萬元。少少的年終獎金,只要有紀律的投資,輕鬆就能存到千萬退休金!定期定額的威力,由此可見。

招式2:買股票-不怕股災年年賺20%

  如果覺得投資基金滾動速度太慢,你也可以定期定額投資高殖利率股票。

  永豐金控研究總處長蔡致中是有15年投資經驗的老手,為了體驗股神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威力,2002年,在台股還未走出「911事件」驚恐的氣氛中,從年終獎金中拿出10萬元,投資股利豐厚的中興保全股票。

  隔年碰上SARS,市場氣氛更差,他仍有紀律的執行,5年下來,他的持股,單是價差報酬率最高曾達133%,不但驗證價值投資一定要逢低買進、長期持有的法則,更發現:「定期定額投資高殖利率股票,真的能讓年終獎金小錢變大錢!」

  定期定額投資高殖利率股票有兩大好處:
  1.股利加上利差,長期投資報酬驚人。
  2.有紀律的投資,不必擔心股票短期波動。

  這5年,中保股價最低跌到22.2元,最高曾漲到70元(未還原權值),蔡致中因為用定期定額方式,每年投資10萬元買進,經過5年配股,如今他手上的中興保全持股平均成本只有30元。

  以2007年12月17日中保收盤價49.7元為基準,蔡致中投資中保,光是股票價差的報酬率就有:(49.7元-30元)÷30元=65.67%,平均年化報酬率達13.13%。

  如果加計配息,以中保年年穩定配發高額現金股利,過去5年單是領取配息的報酬率至少就超過5.3%(以平均持股成本30元計),2006年最高達10%,5年平均超過7%,這個簡單的投資等於為蔡致中年年賺進20%的報酬。

  至於選股會不會很難?蔡致中分析,去年台灣上市櫃公司股息殖利率達5%以上的企業有500家,過去5年,每年股息殖利率都在5%以上的也有140家。要挑投資標的,一點都不難。

招式3:投資自己-證照+人脈 多多益善

  投資基金、股票,擔心風險又怕賠錢?你還有一個「穩賺不賠」的定期定額投資工具,就是:投資自己!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8成以上企業主對於求職者擁有證照的好感度,大過沒有證照的求職者。104人力銀行總監邱文仁因此建議,投資自己可分兩類,一是投資學習,一是投資人脈。所謂「學習」,可以考專業證照,也可以做語文進修。投資「人脈」,則是要費心培養關係,與那些對自己職場發展有幫助的人緊密互動。

  美國《Money》雜誌提出40種年終獎金最棒的花法,其中一種就是花錢投資一位良師,這位良師不是指同輩的朋友,而是你未來想要升遷,或者希望達到同樣職位的前輩。

  假設,你領了5萬元年終,平均每個月請這位良師吃飯兩次,每次花費2,000元,則5萬元至少可供你和這位良師連續1年月月聚會,拉近情誼。《Money》雜誌形容這種投資,對你職場上的協助,將獲得用錢無法估計的投資回報。

  看來少少年終獎金要變大,真的都不難!不論投資基金、股票,或是花錢上課投資自己,只要厲行「定期定額」原則,不必靠老闆,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年終,輕鬆放大!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商業周刊] 每月投資5,000元 30年後變千萬!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40 期
作者:吳修辰

  一定得有雄厚資本,才能投資賺大錢嗎?選擇投資定期定額、年報酬率10%的基金,一樣能變有錢人。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複利!」愛因斯坦這句話,讓許多人從窮人翻身為有錢人,今年三十三歲的林俊男就是其一。

案例一:月薪二萬四,投資三年買百萬名車

  七年前,林俊男剛從軍中退伍,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台灣美國運通公司商務卡業務專員,當時,他的月底薪只有二萬四千八百元。然而,有一句話深深印在他心中:「每月定期定額五千元,只要年複利一○%,三十年後本利可達一千萬元」。

  這個簡單卻深具威力的公式,讓他逼自己一定要存下一筆錢。於是,他決定「戒掉」大學時每天一杯星巴克咖啡、每週上KTV唱歌的習慣,每個月固定省下八千元,以定期定額的方式買基金。

  「原本只是強迫自己存一筆錢,但當時同事都是年輕人,不流行跟會,我就想到用定期定額買基金,強迫自己每個月存錢。」林俊男說。他把每個月省下來的八千元,分成兩筆:三千元投資報酬高、風險也高的美林世界礦業基金;五千元投資報酬穩健、風險也低的聯博全球成長趨勢基金。

  三年後,他跳槽至太古可口可樂,擔任自動販賣機通路發展主任。當時需要買車代步的林俊男,翻開自己的銀行存摺竟發現,過去三年來,他每個月攢下來的錢,竟然已經從三十萬元增值到一百零六萬元!因為美林世界礦業基金報酬率達五二六%,聯博全球成長趨勢也有八七%。他高興的將基金贖回,買了一部汽車代步。

  換言之,林俊男等於用三年的時間,把星巴克咖啡與KTV唱歌費用,變成一輛百萬元的進口福斯Golf TDI汽車。

  「時間與複利,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林俊男驚嘆,嘗到基金定期定額的威力後,他現在仍繼續每月扣款一萬元,定期定額投資美林世界礦業,以及霸菱東歐基金兩檔基金,希望自己三十年後,能如願成為千萬富翁。

案例二:每月投資基金五萬要賺億元退休金

  銷售賀眾牌飲水機的賀琮事業公司總經理何智明,也有兩個理財摯友:「共同基金」與「複利」。他總是隨身帶著一本《理財精算手冊》,裡頭有各式各樣的複利計算表。他的理財口頭禪是:「月投資五千元,年複利一○%,三十年,本金一百八十萬,本利和一千萬元。」

  何智明在工作之餘,也在台北市玉成國小當志工,擔任客語老師。他每天都教小學生這個口訣,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理財觀念。他還義務帶著百位親朋好友,投資基金,邁向「一億人生的退休生活目標。過去五年來,何智明手上近二十檔基金,年平均報酬率都超過三○%。

  在證券圈資歷逾二十年的元大證金董事長張立秋說:「常常有人問我,『你有沒有明牌』。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覺得很好笑,如果有明牌,我不是早就發財了?」

案例三:不急著贖回,九十萬十三年變四百萬

  張立秋說,股票漲漲跌跌,上班族根本沒時間研究個股或產業趨勢,失敗的機率大於成功,但是這不表示,你就不應該投資。尤其台灣進入低利率時代,「如果現在還把錢存在銀行裡,扣掉通貨膨脹,錢根本是越存越少。」

  張立秋強調,現在進入M型社會,就更要懂得投資,而投資最重要的法則,就是「拉長時間,享受複利的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資基金。」

  張立秋說:「我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十三年前,他以一萬元定期定額買了一檔國內股票型基金,連續扣了九十期之後,因為作業疏失,使得帳戶取消扣款,而沒有繼續定期定額扣款下去。不過張立秋沒有因此而把基金贖回,「結果最近股市比較好,我一看才發現,哇,當初扣款的九十萬,十三年來已經變成超過四百多萬了。」

  然而,根據新光投信的統計,定期定額的投資人一旦碰到基金虧損,往往持續六個月虧損,就會停止扣款。「這些投資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讓『時間』發揮出該有的效果。」新光投信總經理黃植原說。

  黃植原以甲、乙兩位投資人同時買進一檔淨值十元的基金為例,甲投資人買進後,看到淨值下跌就停止扣款。一路看基金淨值跌到五元,一年後再回升至十元,單從淨值角度看,甲投資人抱了基金一整年,都沒有獲利。但乙投資人也碰到同樣的情形,卻仍持續每月定期定額投資,當基金的淨值一路下跌至五元,乙投資人持續以更低的成本買進。一年之後,乙投資人持有這檔基金的平均成本,將壓低在七‧五元,當基金淨值回升至十元時,持續定期定額的乙投資人報酬率卻高達三三‧三%。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商業周刊] 一本帳的威力

  只要你答不出下述任何一個問題,請務必讀完這篇文章。你每個月花多少錢?你的錢都花到哪裡?你未來3年想存下多少錢?

文/林亞偉

這是個關鍵時刻。

  知道嗎?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在物價飛漲下,從現在起,你家每年消費支出將增加三萬零六百六十元以上,平均每個月要多支出二千五百五十五元!(編按:以民國九十五年每戶家庭平均消費支出七十一萬三千元,九十七年二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九十五年年底上漲四•三%推算)

  這筆錢,若拿去定期定額投資,三十年後,會變成一筆約五百八十萬元的財富(編按:以年投資報酬率一○%計算)。

  若你還感覺不出嚴重性,請再看一個數字:以每年三%的通貨膨脹率估計,你現在每月花的一萬元,三十年後,你得要有二萬四千元,才能享有一樣的一萬元生活水準!

  錢,變薄的速度超乎我們的想像。三月十日,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特地到立法院報告「通膨因應措施」,他首度鬆口,「目前台灣正面臨輸入型通貨膨脹。」

  更何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還預言,農產品原物料還有十五年大多頭行情。因此全球物價上漲,台灣物資又高度依賴進口,此一趨勢絕非短期。

「一本帳」讓你成為財富磁鐵 吸引到收入遠大於支出的現金流

  這個時候,有沒有一種簡單又神奇的方法,讓你成為財富磁鐵?答案是:有的!

  就像「好事吸引力」(《商業周刊》一○五九期封面故事)般,只要你開始「想」,宇宙中相關的資源就會朝你聚集;而你的財富吸引力,也將從「一本帳」開始。

  一本帳,其實是白話文;有學問點,它叫做「現金流」,記錄你的收入、支出,現金如何流入、流出你的口袋。

  想像你的財富,是一個儲水桶。「收入」,從上方的入水口匯入;「支出」,就像下頭的數十個水龍頭,每月支付食衣住行等花費。只要上方流入的現金,多於下方的支出,你的財富就增加。若下方的水龍頭一直漏水(現金流出),遠大於現金流入,你的儲水桶永遠都是空的。

  這本帳,也就是現金流,說明你如何處理金錢的方式。

  就像《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描述,窮爸爸的現金流呈現的是,當他的薪水收入增加,支出也隨之增加,因此,他們總是認真的工作,爭取晉升加薪;加薪之後,再增加消費;然後,再繼續認真工作,再增加消費……。他們不停的辛苦工作,但收入總與支出打平,甚至趕不上支出增加的速度,就像老鼠籠裡不停踩著轉輪的寵物鼠,不停的跑,卻永遠跳不出老鼠籠!

  但富爸爸的財務報表卻不同,他除了薪水收入外,還多了一塊資產所產生的收入,例如股利所得、租金收入等,這筆收入不僅可彌補支出,還能創造更多結餘;他總是利用結餘繼續買入房子、股票等資產,產生資產收入……。他們懂得用「正」的現金流量,用錢滾錢,創造更多的資產,越來越有錢。

  其中的差別,在於富爸爸管得一本好帳,窮爸爸卻不懂這本帳的神奇,因為他不明白現金流的力量,所以,再多的工作、加薪也無法解決問題,也將注定一輩子演出老鼠賽跑的戲碼。

  我們先試著找出六千元,就可以不當老鼠。如果你月薪六萬元,每月省下一○%,也就是六千元,一年就省下七萬二千元,也等於一年就多賺超過一個月薪水。這筆錢,如果你定時定額投資基金三十年,以年報酬率一○%計算,三十年後就有一千一百八十四萬元!

  對比當今投資環境低迷,台股股票型基金今年前兩個月的平均報酬率是負八%,從自己的一本帳加薪,遠比期待股票獲利還要快,而且,這是穩賺不賠,還免稅零風險!全球第二有錢富爸爸,他就是這樣做的。

從小記帳了解收支 墨西哥電信大亨、洛克斐勒致富秘訣

  《富比世》(Forbes)二○○八年全球第二名富豪——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赫魯(Carlos Slim Helu)家族,財富估計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他,從小「家學淵源」,就懂得管理自己的「一本帳」。

  從小,父親就給赫魯四兄弟一人一本帳簿,要求他們記錄每筆零用錢花費,每週檢查,跟孩子們分析每筆款項的支出和用意。這讓赫魯從小就對於「一本帳」有了基礎概念。

  他的小兒子派崔克也回憶,十歲那年,墨西哥經濟大蕭條,他跟兄弟們每晚都坐在客廳,赫魯會拿出一張紙,一邊寫著某家墨西哥保險公司被便宜賣出,價格低於美國保險公司;另外一邊,則寫著同樣是生產糖果和雪茄,為什麼歐洲產品比墨西哥產品還值錢?

  赫魯家族的家訓,孩子必須從小瞭解價值與價格、資產與負債,未來才能創造更多財富。至今,赫魯的辦公室還留有當年的帳本。

  同樣的,石油大亨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全球第一位超過十億美元富翁,該家族至今仍名列美國十大富豪家族,其富有的秘訣也來自一本帳。

  從小,洛克斐勒的父親就要求他,每一筆打工賺來的零用錢都必須記帳,月底結算。他上班後,花一毛錢買本紅色小冊子,在上面詳細記下自己每一筆收入和開支,這本帳簿被安放在保險箱中,成為他最珍視之物。

  此一家風世代傳承,洛克斐勒的孫子大衛.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是美國傑出的銀行家,就提到他七歲那年,父親把他叫到房間說:「我打算每週給你三角的零用錢,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你準備一個小本子,在上面記下每筆錢的用途。」

  每週六早餐後,孩子們拿著自己的小帳本,走進父親的辦公室,核對帳目和發放下週零用錢。如同當年老洛克斐勒對待子女一樣,凡是帳目清楚,開支正當或有結餘者,零用錢下次遞增五分;反之,則遞減五分。

  看到這裡,你還認為「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是陳腔濫調嗎?

  我相信,你應該會認同:管理一本帳的習慣,比你當下所擁有的金錢總額更為重要吧。然而,你認真執行了嗎?

逾五成台灣人不記帳 四分之一是月光族

  花旗銀行一項最近的財務調查指出,「只有四五•七%的國人,有計畫的編列預算,並執行預算。」這個數字代表:逾五成的國人,沒有管好自己的帳本。

  這份報告並指出,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國人,每個月都將收入花光,無法儲蓄;三分之一的人,僅能存下不到收入的三成!

  你,是哪一種人?

  記者我工作近十年,兩週前接下這個封面故事的採訪工作,決定身體力行記帳,第一天,我就嚇到了!

  那天是星期二中午,我吃著公司免費提供的便當,同事國禎還請我喝了一杯City Coffee的拿鐵咖啡;晚上,採訪柯景倫一家人前,囫圇吞棗吃了肉鬆麵包加巧克力牛奶,五十元。「耶!我很省,一天餐錢才五十塊。」我心下得意。但,晚上記帳時,我就笑不出來了。 那天,我開車上班;採訪時又因為趕時間坐計程車,光是停車費加上計程車錢,就將近六百元!原來,我的薪水就是這樣流掉的。

  把自己的一本帳放在心上,它將如同財富磁鐵般,為你帶來財富。台北富邦銀行個人金融總經理高朝陽,就是從十五年前開始記帳,一步步管理、擴大自己的財富。

  「那時候,我是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的分行經理,月薪十一萬元,每個月給太太五萬做家庭開銷,但算一算,最後每個月只剩五、六千塊!我嚇了一大跳。」透過記帳,他發現,自己的應酬開銷太大,於是,財富吸引力開始發酵:他心中的消費之尺改變了。

  於是,他能走路,就不坐計程車;能吃五十元的麵,就不吃兩百元的餐;能包不出席婚禮的一千二百元禮金,就不要包出席的三千二百元……。

  一點一滴的,他找出不斷漏財的水龍頭,把破的修好、不需要的堵住、大的孔變小的孔。慢慢的,他的財務儲水桶越來越豐盈。他每月有了盈餘,有餘錢投資理財。現在,他每個月投入定時定額的基金高達十二萬元,比他十五年前的薪水還要多!

  這一切,都是始於那一本帳。當人們誠實面對自己的一本帳後,加以檢討、改進,重新設定目標,富爸爸的循環自然展開。

每個家庭都要記帳! 找出花費黑洞,滿足全家人的夢想

  ING安泰人壽業務員陳靜宜,也透過記帳,讓家庭年收入平白增加三十五萬元!

  他先生是遙控飛機迷,但她每次跟老公說:「你玩這個花很多錢喔,」先生總是不信。於是,她看在眼裡,記在帳上。到了年底,她攤開整整一年的「娛樂消費帳」:五十萬元!

  當這個數字出現在老公眼前,財富吸引力開始發揮作用。

  「五十萬,可以買一部車了。」於是,老公坦承在「興趣類」支出太高,隔年,果然大幅降低支出,從一年花五十萬元,變成一年花不到十五萬元,整整省了七成,就可以存入退休基金裡。

  陳靜宜形容,一本帳,就像家裡的啞巴醫生,如果這個家生病了,帳本醫生會告訴你,要吃什麼藥,甚至是否要動手術。

  管理好你的一本帳,還可以給你帶來安全感,讓你無後顧之憂的完成夢想。惠悅企管顧問副總經理賴麗安,就是如此。她給自己設定目標:每工作五年,能有一個出國旅行三到四個月的長假。

  這個長假,她透過一本帳的力量,成功達陣兩次!

  七年前,她還在易立信(Ericsson)工作。她的夢想,就是工作滿十年後,能出國旅行半年。「這個夢要實踐,最大的掙扎,就是旅行回來後的不安全感。」因為,她無法確定流浪半年後,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因此,她首先要確保財務獨立。「我跟老公商量,要快速還完房貸,」她不希望旅遊回國後,每月還有龐大房貸支出。

  「嚴格記帳後,你會開始了解自己消費的pattern(模式)。」於是,她把一切花費降到最低,逐漸調高房貸支出比重,最高時曾占她當月支出的四○%。

  「帳本管理,其實與你的時間管理息息相關。」她發現,過去為了趕時間,一定要搭計程車,但若能規畫好自己的工作時程與效率,搭公車、捷運,其實一點都不難。

  從節省交通費到各項費用,四年內,她順利還清兩百萬元房貸,還存下四十萬元的旅遊經費,於是,她如願的在○二年出國「走透透看世界」,從俄羅斯、希臘、到美洲、非洲……。

  今年二月,她又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長假旅行!這一次的四個月的長假,她準備了六十萬元,中間來來回回,有帶老公、帶媽媽、有跟朋友。旅行,對她來說,只要精確掌握一本帳,就可以消除財務不安全感,一定能走出去。

  前財政部次長、現任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楊子江說,別以為中產階級才需要記帳,有錢人更需要記帳。「規模大的話,你不管理,就差很多,而且有錢人的欲望更大!」

有錢人更要記帳! 達到家庭、事業、財富三贏的成就

  摩根富林明投顧董事長胡德興一家,就是例子。兩年多前,他與當時任職雅虎奇摩總經理鄒開蓮結婚後,才意識到記帳的重要性。

  他與妻子每人的薪水、股票紅利都在千萬元以上,即使錦衣玉食也花不完,似乎不需要記帳。然而,剛告別單親爸爸身分的胡德興,娶了新婚妻子、加上隨之誕生的小生命,他感覺責任變重了。於是,他買了更大的房子,也買了許多保險,並開始儲備退休基金。

  他盤算著,「四十歲到五十歲是我的黃金時期,收入最多,是可以存錢的。」因此,他單月的保險支出占薪水的比例高達四分之一。

  許久以來,他第一次感到手頭變緊了。「我以前通常不管cash flow(現金流量)的。但我一算才發現,我每個月的disposable income(收入減掉支出的可支配所得),居然跟十年前一樣!」

  當下,他很沮喪。十年來他薪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努力這麼久,disposable income還跟十年前一樣,(只有)兩、三萬塊錢……。」

  於是,他展開生平第一次記帳,他與妻子定期一起檢視消費紀錄。「哇塞,真的花不少錢啊!」從動輒數萬元的衣服,到菲傭買菜的錢,都讓他們訝異,怎麼花了這麼多?

  「人都是很loose(鬆散)的,當你不記帳,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還剩多少錢。」現在,胡德興的消費模式全盤改觀了。

  最明顯的,他不換車了。過去,他平均每三年換一部車,現在,他開的Lexus330已經四年了,即使老婆大人體貼的詢問他三次要不要換車,他都不為所動。「我算過了,我一換,就馬上現賠一百萬!」

  「這一百萬,挪來做全家旅遊費用,多好!」雖然他每天到地下室開車時,總會看到Benz R35休旅車、或Audi Q7,「但也就只是看看。」他笑說。

  以前,他是老大,總是吆喝同事吃飯,他埋單。「現在啊,我說,要顧自己!」宴客習慣也改變,以前,他開一支數千元的紅酒宴客,現在一支四、五百元的法國波爾多葡萄酒,也喝得盡興。從SOGO超市的日本和牛,到COSCO的美國牛肉;從每天一杯星巴克,到公司現煮咖啡,他一點一滴的改變消費習慣。

養成習慣,越早越好! 管好帳,就是管好自己的人生

  「我也還在學習更好的記帳方式,但不管如何,先做了,再調整。你不做,就沒有了。」

  楊子江感嘆,「我周遭九九%的朋友,沒有記帳的習慣,是因為以前沒人教。如果有記帳、管帳,成就會比現在大!」而且,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因為人越年輕,習慣越容易建立,人一長大,欲望變多,時間便變少!

  他說:「管好帳,就是管理你的人生。」透過管帳,一步步了解自己的欲望與資源,在遇到不同的環境時,求取平衡。

  如同《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書中所說:「當你開始管理金錢之後,對於金錢、成功信心大增,這股信心會轉入生活中的各層面,提升快樂。」

  當你在帳本上記錄你的第一筆開支,你的財富現金流,就開始啟動了。它,不只啟動你的財富吸引力,甚至可以扭轉你的人生。

.本內容由 商業周刊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今週刊] 窮書生也能變大富翁

每月五千元,五年累積五○萬元!

撰文:張國蓮

  又到歲末,領年終獎金的時間了。你今年的年終獎金有多少呢?是不是不到十萬元?或者連五萬元都沒有?如果是,有沒有想過連一張台塑或三商銀等大型績優股都買不起的情形下,看到股市熱絡,很想「參一腳」賺取高一點的投資報酬,該怎麼做?

  試算看看,如果讀者從八十年年初開始每個月定期以五千元投資德利豐盛香港股票型基金,至八十五年底六年累積下來的總投資金額將近四○萬元,但累積的投資總市值卻可能高達一百萬元,累積報酬率高達一五八%;而如果是以投資台股為主的股票型基金,以建弘雙福基金為例,從民國八十一年起的五年來原始投資總額為三○萬元,但投資總值卻高達四十五萬元,投資報酬率為一六%。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道理很簡單,將每天省下的一、二百元累積並在每個月固定的時間,買入可以投資的股數,慢慢的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就有機會加速資金的累積,賺取比銀行利息更高的投資報酬,這種方式就是目前市面上正流行的定期定額小額信託。

  長期投資下,成本和風險都較低,定期定額小額信託的優點是平均成本和分散風險。舉例來說,投資台灣怡富增長基金的平均單位成本為一二.六八元較平均市價一三.四元低;又假設每個月以五千元投資台灣股價指數,由於每個五千元投資的期間不等,概算下來一年的平均每股投資成本為四五.二九元,二年為四二.二一元…,由表中可以看出股市空頭時,持有的每股平均成本高出當期投資的成本,股市多頭時則平均成本比當期投資成本低很多,不過五年平均下來的投資成本一定比當期投資成本低(唯一例外是股市長期處在下跌階段)。

  此外,在長時間投資歷經空頭與多頭股市下,投資期間股市變動的風險也將因此分散;而交由專家操作,集合多數投資人的錢投資在各類股中表現良好的個股,比起資金、知識、時間都受限的投資人將有限資金投資在少數個股情形來看,也是另一種風險分散的表現。

  當然考慮過成本與風險,投資人最介意還是能夠獲利多少(基金的績效),一般說來影響基金績效的原因包括基金經理人的操盤績效與市場的選擇。基金經理人的選擇,說真的只能夠從基金經理人的學、經歷以及過去的操盤績效做評估,並不是很容易由投資人來加以判斷,反而市場的選擇比較容易,也可說是個別基金績效差異的主因。

成熟股市為適合標的

  以投資怡富台灣增長基金和富蘭克林坦伯頓世界基金(為全球型股票基金,見表二)為例,台灣股市為單一市場,其波動性比全球各國股市的平均波動性要來的高,所以即使某一段期間台股的漲幅高於全球股市的漲幅,但是五年平均下來富蘭克林世界基金的投資報酬率為一○一%,將怡富台灣增長基金的三一..四七%遠遠拋在後面。

  另外依據過去五年來富達集團定時定額方式投資基金顯示,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平均年報酬率為一三.五%,但是個別基金的報酬率差別非常大,表現最好的北歐基金年平均報酬率達三三%,最差的日本基金年報酬率只有○.二%,顯示市場的選擇具高度影響性。由此也可知波動性大的市場例如新興市場、日本,只適合抓波段操作但並不適合長線操作,相反的歐洲、美國地區股市成熟,能夠提供穩定的績效成長,適合定期定額投資人穩定中求成長的要求。再從定期定額與一次投資的獲利情形來看,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在波動幅度較小(或投資標的較分散)的市場,長期採用定期定額投資與一次投資的報酬率差距不大,例如富蘭克林的世界基金;而波動較大(或單一)市場在長期投資下,報酬率會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建弘雙福基金、豐盛香港基金的定期定額投資報酬率高於一次投資,而怡富台灣增長基金則顯然一次投資比定期定額的報酬率來得高。

  不過,無論報酬率是差不多或差一些,定期定額小額信託都是投資人追求高於銀行存款利率,忍受有限度風險的投資管道,投資人只要每個月投資一小部分的錢,就可以參與台灣或全世界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利益,日積月累下即使是窮書生也可以變成大富翁。

定期定額投資最好指定薪資帳戶進行

  定期定額投資方式,就是不論行情如何,每月投資固定的金額在一支基金上,當市場上漲,基金淨值跟著水漲船高時,買到的單位數會比較少;市場下跌,基金淨值隨著下降,買到的單位數相對就會比較多。

  投資人投資的方式就和每個月由銀行代繳電話費或水電費一樣,是由銀行每個月自投資人指定的帳戶中直接扣款,所以最方便的作法是以薪資帳戶作為指定的扣款帳戶,投資人的帳戶裡一定要保持最低扣款額度以上,如果扣不到款,各家銀行都有次數限制,一旦超過規定的次數,投資人又沒有辦理延遲扣款,銀行將保留權利賣出投資人的基金持股。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今週刊] 務必把握長期累積的財富效果

定期定額投資的「三大禁忌」

撰文:李珮琴 

  最近國內外股市震盪,許多開始定期定額投資還未滿一年的投資人,看到基金淨值下跌,忍不住要問:「買了賠錢,定期定額還要繼續嗎?」

  答案其實很簡單,如果您每天都要吃飯,會不會因為一次飯炒焦了,此後就不吃飯了呢?定期定額的金額不大,對於剛剛開始的投資人,上漲、下跌的差異實在微乎其微,所以最重要的精神,在持續累積,如果真的看壞一個國家的股市,可以考慮換個標的來作,但是如果就此喊停,就太可惜了。

  那麼,怎樣才能追求成效良好的定期定額投資呢?在此建議投資人把握兩大要訣與一大工具:「五年以上的投資期」、「淨值越下跌越要扣款投資」,與「選擇風險低,長期報酬率穩健的基金」。

  目前全球股市震盪幅度加劇,相當考驗基金投資人的心臟功能,尤其許多作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投資人,更是耐不住性子,在基金淨值下跌時,便暫停扣款投資,甚至贖回基金,停止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計畫。但是,若基金投資長遠前景仍然看好,投資人在基金淨值短期下跌時,就贖回基金,是相當可惜的事。理由是,當股市下跌、基金淨值走低時,反而才是定期定額的最佳扣款時機,因為此時您可以買到更多基金單位數,而這些您低價買進的基金單位數,在未來股市反彈時,都是您資產累積的籌碼。從這角度看來,其實,基金淨值愈下跌,您的定期定額投資就愈要扣款投資。

  投資人在進行定期定額投資計畫,最容易犯的禁忌就是,「遇到市場震盪,基金淨值下跌反而不敢扣款投資」,也就是一看到市場盤整震盪,就馬上停止扣款,或是扣款沒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便贖回基金。除此之外,就是「喜選擇風險過大的基金」。

禁忌一:遇到基金淨值下跌就停止投資

  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計畫的特性,就是利用平均成本法的概念,每月將您所預定的投資金額,只要三、五千元,就可投資所指定的基金,利用小錢有效投資,快速累積成一筆財富,來幫助您實現各種理財規畫的目標。而當基金淨值上漲時,您買到的基金單位數較少;當淨值下跌時,您買到的單位數則較多,長期下來,運用此種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基金單位的購買成本,在股市行情長期多空拉鋸戰當中,獲取穩定而優渥的利潤。

  從上述的定期定額投資哲學,我們可以發現,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就是利用「上漲買少、下跌買多」的概念,在全球股市波動上揚的趨勢當中,讓投資人以平均市價的成本,累積到愈來愈多的基金單位數。而基金單位就好比一張張的股票,投資人擁有基金單位數愈多,未來基金淨值價格上揚,您資產計算基礎就愈大,報酬愈可觀。因此,值此全球股市正在經歷盤整的時期,基金淨值雖然下跌,但卻是投資人以便宜價格買到更多單位的機會,這些基金單位都是您未來累積財富的基礎。

  舉例而言(見表一),假設某世界型基金因為受到全球股市盤整影響,一月淨值只有五元,投資人每月扣款金額為五千元,一月當月能夠買到的基金單位數便多達一千個單位數;二月基金淨值上漲至八元,當月能夠買到的基金單位數則只有六二五個單位;三月基金淨值漲至十元,當月基金單位申購數則只有五百個單位;而四月基金淨值上漲至十五元了,在同樣五千元扣款金額之下,當月基金單位數申購數則只有三三三.三三個單位數。

  從上述案例,投資人可以觀察到,基金淨值愈跌,能申購到的基金單位數愈多,所以在此時全球股市盤整期,投資人更不可放棄這累積基金單位數的機會。

禁忌二:「喜選擇風險過大的基金」

  定期定額如果投資單一國家股市,必須對於該國經濟基本面有深刻的認識,而且能隨時掌握市場最新動態,才有可能獲利,否則,長期定期定額投資的結果可能「越陷越深」。以泰國股市為例,代表風險的標準差高達一一.三○,顯示風險相當高,過去五年定期定額的累積報酬率為負九○%,老本幾乎賠光了。而區域型股市也有齊漲齊跌的毛病,即使用定期定額來分散進場時點,也無法真正降低投資人的套牢風險,例如東協股市基金,標準差仍達八.八八,過去五年的跌幅也達八一%。如果您原本規畫這筆錢要用來付房屋頭期款,或者出國留學學費,已經面臨用錢的關頭,可能就要面臨認賠賣出或者放棄計畫的兩難抉擇。

  反觀世界型股票基金,不但風險只有三.一四,約區域型股市的三分之一而已,且近五年定期定額累積報酬率還高達一一八.八一%,顯示投資在世界型基金,不論您何時有資金緊急需求,任何時點贖回都有穩定的獲利回饋,類似的基金才是適合作為累積人生重大理財目標的工具。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今週刊] 定時定額基金最穩健

逢高減碼逢低加碼 懶人投資有妙招

撰文:陳芝艷

  不研究、不看市場、不知進出時點,卻又想投資獲利,理財專家的共同建議是,利用定時定額「懶人投資」的方式,積沙成塔,以時間換取獲利。

  景氣回春,全球股市行情增溫,許多投資人都想趁現在買股票,趕搭今年股市大行情,但是台股有千餘檔個股,國外市場又不知道怎麼下手?中國信託財富管理事業處協理蔡文雄建議,沒時間盯行情又想投資股市的懶人,可以考慮把錢委由專家操作,用定時定額買基金的方式介入股市。

  「長期定時定額投資基金,是分散時間風險的最佳方法。」匯豐中華投信副理詹茹心表示,懶人投資的原則是分散時間和市場的風險,而選擇投資標的分散組合基金或全球型基金,可以適度分散市場風險。

  如果投資組合裡納入美國、歐洲、新興市場股票,一旦美股走跌,其它市場還有表現機會,如果只押單一市場,投資期限就要拉長,因為股市走完一個高低點循環約要三、五年,定時定額需橫跨這些波段才能達到成本均攤的效果。

懶人定期定額/首重報酬穩健

  四十歲的陳先生為了存老本,每個月投資一萬元在保德信高成長基金,九年多共扣款一一五次,本金一一五萬元,今年初基金總資產一八○萬元,不含配息獲利達五六%;另一位基金投資人從一九九九年開始,每月定時定額方式扣款兩萬元,申購單一市場基金,共扣款一二○萬元,五年下來定時定額報率負一二%,賠了十五萬元左右。

  上述例子而言,不同基金長期定時定額下來報酬率竟相差六八%,所以如何挑一支有潛力的基金就很重要。去年一整年泰國股市狂飆一一六%,報酬率前三名的泰國基金讓投資人獲利逾一三○%,但泰股在九四至九七年三年間報酬率曾出現負七一%,為全球最差。近期亞洲禽流感疫情,二月初泰股在兩個星期內曾暴跌一三%,讓投資人再度受創。

  「全球股票型、成熟市場指數型或組合式基金,長期走勢穩健,較適合懶人投資。」蔡文雄認為,除非平常會花時間做研究,否則新興市場單一國家的股市波動太大,懶人往往看得到吃不到,都是事後才發現有利可圖。

  大聯投顧協理蘇琬婷就認為,懶人應注重中長期報酬的穩健,一味追求明星基金會跟菜籃族一樣,犯追高殺低的錯誤。富蘭克林投顧經理羅尤美指出,懶人要放大投資範圍,選單一年度跌幅小的基金,其中全球、美國和歐洲成熟型市場可以長期持有,新興國家和亞洲市場則用波段操作較不容易受傷。

  如果近三年定時定額新興市場和亞洲基金,報酬率普遍可達四○%、五○%,美、歐和全球市場卻只有二○%到三○%,不過如果拿波動風險比較,全球型、美國、歐洲基金都在六%以下,新興市場和亞洲則接近七%。

  羅尤美舉例,若選擇中小型股投資,過去五年全球中小型股基金報酬率也高達五二%,雖然比不上日本和美國中小型股八二%和六○%的報酬,但全球型單年最大跌幅僅負一七%,比日、美市場跌幅達二○%、四○%的基金風險來得低。

慎選低轉換費、贖回費莫讓高成本侵蝕獲利

  申購基金還需支付手續費、管理費、轉換費和贖回費用。「國內基金手續費為申購金額的一%至二%,海外基金約一‧五%至三%,」詹茹心指出,手續費和轉換費只有在買賣或轉換基金時需要支付,但管理費卻每年都有,由於管理費是每天從淨值扣除,許多投資人常忘了它的存在,這筆費用隨基金類型不同,約介於○‧八%至二%,看似微不足道,但若透過時間的複利效果,五年下來最高可以讓投資報酬率縮減一七%。

  蔡文雄表示,全球型或指數型基金的交易成本較低,是因為指數型基金的操作方式是緊盯大盤指數,原則上基金的投資組合裡只要納入權值大的成分股,經理人可以採被動的管理方式,不像單一市場基金需要下很大功夫做研究。

  而贖回費用和轉換費對頻繁進出的投資人而言,也會讓基金的報酬縮水,如果真要波段操作,羅尤美建議,「應選轉換費和贖回費較低的基金,才不會讓過高的交易成本侵蝕獲利。」

善設停損停利/景氣好提高獲利點

  日盛金控董事長趙永飛透露買基金的獨門祕招,例如,存了三百萬元投資一檔基金,先用兩萬元定時定額,就算市場走跌也持續扣款,等淨值回到第一筆扣款時的價位,就把剩餘的錢全部投入,多年來獲利匪淺。

  保德信投信理財中心經理詹千惠認為,這種另類方法其實仍需要投資人做判斷,如果是多頭市場,重金加碼當然獲利可期,但如果是空頭市場的反彈波,就應該趁機獲利了結,反手加碼恐怕導致渾身傷痕累累。

  「投資人應設定一五%或二○%的停利停損點,達到目標就考慮贖回或轉換。」蘇婉婷建議,萬一市場前景看一片大好,可以適度提高獲利目標,像去年許多海外基金報酬普遍達到三○%,今年股市還有上檔空間,如果去年底獲利了結,將錯失之後股市的漲幅。

  不過專家認為,定時定額買基金就是要靠長期投資複利效果才會驚人,基金定期定額十年報酬普遍較五年為佳,五年報酬又優於三年,不做功課獲利也能達一定水準,對懶人而言,定期定額不失為一迷人且看得到績效的投資方式。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今週刊] 內憂外患 海外債券基金熱賣

美國公債優於公司債、短債優於長債、歐債優於美債

撰文:黃琴雅

  張媽媽是一個保守的投資人,由於受不了股市的波動,她將畢生的積蓄放在銀行定存,然而近一、兩年來,定存利率從原本的六%、五%,一直降到目前的三%,利息收入越來越薄。

  今年年初,張媽媽聽朋友說海外債券基金比定存利率來得高,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解約一部分的定存,到銀行改買海外債券基金,今年以來,都有一○%左右的獲利,讓張媽媽眉開眼笑,好不開心。

  但是,美國九一一事件後,美股重挫,連帶地全球股市一起下挫,海外基金遭到投資人恐慌性地贖回,持有美國債券基金的張媽媽也很恐慌,不知道自己的基金要不要贖?要不要轉換?

  理財專家建議,目前美國局勢仍不明朗,投資公債優於公司債,歐債優於美債,短債優於長債。聽了專家的建議,張媽媽贖回原投資於美國長期債券的基金,轉到美元短期債券基金,及歐元債券基金避險,以安度可能面臨的全球不景氣衝擊。

海外債券型基金有一成投資報酬

  債券基金一向被視為資產的避風港,尤其是在全球股市連番大跌,全球處於一片不景氣的狀態中,保守的投資人最好將資金抽離股市,選擇有固定配息、風險低的債券基金投資,以規避股市震盪風險,海外債券基金也是全球資產配置的選項之一。

  目前國內核備的海外債券基金共有四十三檔,選擇比國內債券基金多,粗略分為美元債券基金、美元貨幣基金、歐洲或歐元債券基金、英鎊債券基金、英鎊貨幣基金及歐元貨幣基金等, 其中債券基金又有政府債、公司債,或評等在 BBB 以下,但收益不錯的公司債,也就是俗稱的垃圾債券。

  至於貨幣型基金具有穩定的收益,雖然不似債券基金有一○%的漲幅,但對短期資金需求大的投資人來說,貨幣型基金不像銀行定存,會因提前解約或投資期間短而有報酬折扣的問題,投資人可以依其資金調度狀況,任意贖回或轉換至其他股票及債券基金中,提供更高的投資靈活度。

  購買海外債券基金的方式,跟購買任何基金的手續一樣,投資人只要拿著身分證、印章到銀行申購就可以,也可以透過網路下單,不過,海外債券基金可不比國內債券基金便宜,一般海外基金的手續費為二%至三%,海外債券基金約為一.五%至三%,貨幣型基金則為○.五%至一%左右,視各銀行的規定而定。

單筆申購較划算

  海外債券基金通常都是單筆申購,沒有定期定額,一般銀行規定海外基金單筆申購要五萬元以上,因為利率持續走低,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只會讓投資人墊高成本而已,並不划算。

  海外債券基金不同於國內的傳統債券基金,淨值都是往上走,而是會有漲跌,類似台灣買賣斷的債券基金。利率走勢是影響債市表現的最主要因素,債券要獲利就要「買高(利率)賣低」,如果預期利率走低,債券價值將上揚,是投資債券的好時機,反之,當利率已達低點,債券投資價值就消失了。

  海外債券基金跟國際總體經濟息息相關。今年以來,利率持續走貶,美國債券基金成為國內許多投資者的最愛,許多投顧公司與銀行也都大力推銷美國債券基金,當然美國債券的表現也不負眾望,今年以來截至九月七日止的報酬率都有八%以上的水準,最好的還有到一二%,比全軍覆沒的股票型基金好上好幾倍,也難怪投資人趨之若鶩。

  美國債券市場今年成為台灣投資人的避風港,不過,美國聯準會從二○○○年到目前為止,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也已降息十一次,降息幅度達四七‧七五%,美國聯邦利率也從去年底的六%降為九月十七日的三%,往下降的空間有限,因此三十、十年等的公債,要承受利率往上走的風險。

  雖然美國商業經濟學家協會的調查預估,聯準會還會再進一步調降利率,由九月十七日調降後的三%聯邦基金利率,調降到二‧二五%,換言之,還有三碼的調降空間,但降息空間不大。加上美元持續走弱的影響,美國政府計畫發行新的公債支應戰爭所需,在新籌碼釋出後,美國長期公債價格呈現下跌的走勢,因此現階段選擇短債優於長債。

景氣復甦延緩──持有債券避險為宜

  其次,歐洲債券優於美國債券,安泰投顧指出,美元走貶,歐元升值趨勢明顯,現今全球金融情勢不明,握有美元債券基金的投資人要轉往短債基金,若手中有閒錢要投資的人,歐元債券及貨幣基金是避險的工具。

  普羅財經網也指出,由於美國近年來發生重大危機事件時,投資人大量匯出資金,使得美國債市呈現下跌的局面,因此建議投資人在美國可能攻打阿富汗的情況下,轉往歐債比較安全。

  另外,政府債又優於公司債,面對持續惡化的經濟環境及產業前景,公司債的信用問題令人疑慮,為避免公司債成為問題債,投資人應該要選擇以政府公債為主的債券基金。

  事實上,債券基金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投資人如果害怕風險,不妨選擇貨幣型基金,因為貨幣型基金主要投資於貨幣定存,具有穩定的固定收益,利率約在三%至五%左右,風險比債券基金更低。

  債券與貨幣基金除了風險低外,保值性也比銀行定存來得高,而且全部免稅,目前受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影響,原本全球分析師都寄望今年第四季景氣回升的夢泡湯,投顧指出,低利率環境至少將維持至明年中期之後,而債券市場作為穩定報酬來源的特性,仍適合持有一定程度資產配置比重。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今週刊] 你應該要有海外資產

張財源獨門海外基金理財術

撰文:賴寧寧

  去年第一銀行舉辦基金大賽,衝刺全行的基金規模,結果,比賽揭曉,當時擔任民生分行經理的張財源得到全行第三名。張財源為了拉客戶買基金,自己製作宣傳單,有一次帶女兒去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時,還在現場發基金的宣傳單,十分積極。

  當時張財源之所以相當積極投入「拉基金」行列的原因,除了銀行有獎金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那時候是買基金的好時點,只可惜,由於當時市況不佳,他花了很大的力氣,卻沒有說服更多人買基金。

  比較特別的是,他幾乎都是建議客戶買海外基金。他說,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已經低於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因此,分散投資有其需要,在全球化趨勢下,每個人出國使用外匯機會增加,年輕族群結婚生子後,常以定期定額方式準備未來子女的教育費用,若部分以海外基金方式持有,可達到匯率避險的目的。

三年前開始調整資產結構──現在國內、海外資產各半

  至於張財源本人,現在每個月買十二萬元海外基金。早在三年前,他發現台灣股票市場越來越不好做時,就開始把資產分散到海外基金。現在他的資產結構已經是國內跟海外資產各半,國內除了房地產以外,股票主要是台塑三寶(台塑、南亞、台化)債券型基金,海外則以歐元債券基金為主,搭配日本、生物科技、印尼、泰國基金。

  今年他發現印尼、泰國債券有動的跡象,這兩國的經濟已經壞了八年,加上投資美國基金的資金開始流到東南亞,於是,他買進印尼、泰國基金,目前投資報酬率超過一成以上。最近他又買進美國生技基金、日本基金,他認為美國生物科技基金指數,已經第四次跌到三年來的低點,是相對低點;至於日本基金,他覺得日本經濟已經壞很久了,整體情況已經差不多了,現在買,明年第一季應該有高點可以賣掉。

  張財源建議,剛開始投資海外基金應選擇全球型基金,目的在分散風險,即使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也不宜偏廢全球型基金,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後,再轉至區域型或單一國家(或單一產業)的基金。無論投資海外或國內基金,皆不能漏了債券基金,一般人投資債券基金只想到固定或穩定的收益,其實,它提供了最佳的守株待兔式投資,等待下一個投資機會的方式,當成交量處中長期低檔,大家不敢進場時,便是降低債券部位、轉向股票的時候。

股市報酬率是債市報酬率的一.五倍到兩倍

  張財源說,投資債券的報酬率,長期下來會和股市的長期報酬率維持一個合理的比率,否則市場資金會轉向其中報酬率偏高的市場。股市的報酬率約為債市報酬率的一.五至兩倍,最近投資專家華倫巴菲特說,未來投資股市的報酬率如果有七%便不錯了,因為目前先進國家的政府債券利率約僅有四%至五%而已。

  張財源認為,基金長期的報酬率,大約是當時債券利率乘以一.五至二計算,我們常看到投信公司的宣傳單上說,過去基金的報酬高達一五%,投資人進場後,常常為了等一五%的回報而慘遭長期套牢,然後回過頭來責備投信或銀行銷售人員。

  事實上,過去基金的長期報酬確實有一五%,約一九八五年時代,歐洲長期債券大約在一○%至一五%,甚至美國也在一○%左右,很少低於八%以下,相對股市的報酬率亦高,如今利率持續下跌,不宜期望從股市獲得和過去一樣的報酬。前一兩年《今周刊》創辦人,邱永漢亦說過,不要因為利率低而過度借錢投資,因為利率低,代表投資的報酬也低,邱永漢和巴菲特的話其實是指一樣的觀念。

  基金投資風險的分散,除了投資地區及金額外,尚有時間的分散、投信公司的分散,以及投資產業的分散,若是單筆投資,應善於利用銀行的基金網站。張財源幾乎每一個晚上或是周六、周日時,會進一銀的基金網站,挑選明星基金排行榜,再點選一個月前二十名排行榜,電腦會將一個月來表現最好的基金依序排列,這時便可仔細挑選想投資的基金,選擇的方式應考慮相同報酬下,波動性小的為宜,過去的績效、基金的規模、成立的期間、投資的內容、費用及配息情形均應考慮,最後再點選圖形,若是在上升趨勢中,便可考慮投資了。

日股一萬七千點相當於台股六千二百點

  至於目前可以考慮投資的基金,張財源認為,目前生化醫療指數已跌至兩年來的支撐點,機會難得,生技股票的股價通常下半年較上半年有上漲的機會;另外, 以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比值而言,日股上次低點九四○○點附近相當於台股上回低點三四一一點,同屬超跌位置,日股一萬五千點相當於台股五千七百點,屬於合理價位,目前技術面有利於日股走勢,依過去日股波段漲幅,預估未來高點可能達一萬七千點附近,大約台股六千二百點附近。

  張財源自己也做了財務體檢表,一段時間檢討淨值增加或減少的原因,適時採取因應措施,該表將資產和負債逐類逐項分別列出,例如,資產可分股票、債券、存款,每一類又分國內和國外,利用電腦的功能,可以很快算出自己的資產分配中,股票債券和存款的比率各有多少,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調整資產配置,透過電腦也可以很快知道,總資產中有多少是新台幣,有多少是外幣,在匯率變化中也可以調整。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今週刊] 比傻瓜更簡單的投資方法

傻瓜投資術

撰文:李無雙

  本刊持續刊出的傻瓜投資術,自創刊以來立刻獲得熱烈回響,本週有位讀者提出了一個更傻瓜的自身成功經驗,與大家分享。

  今週刊提出定期買股票的「傻瓜投資術」,的確是很有效的策略,但是需要稍有智慧的傻瓜才作得到。首先,要到證券公司開戶,知道紅單、籃單,買進、賣出,限價還是市價等基本用語;接著,還要知道以何股票為投資標的(請參閱本刊別冊投資寶典所介紹的股票)。;第三,也是最難的部份,要記得在每個月相同的時間,去買進相同的股票。萬一這家公司有配息、配股的習慣,還要處理股息與零股與稅問題。

  所以在實務上,必需要聰明、且有紀律的傻瓜才辦得到。本文以作者經驗要奉獻給各位一個更簡單的方法,而且是筆者以全家大小實驗過,證明有效的理財方式--共同基金定期定額投資法。只要會到銀行開戶,有銀行帳戶者(郵局也可以),就可以邁進致富之道。

  大約三年以前,我們夫妻二人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每個月各投資五千元於某一股票型基金,目的在替自己準備退休金。

  以台灣股市從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九五年的三十年期間,平均每年的複利報酬率一四、七五%計算,持續二十五年、每月五千元的投資,屆時我們每人將有近一千萬的儲蓄。

  在九五年二月,因為預估央行將會調高利率,造成台灣股市下跌,所以我個人的投資,在進行十個月後就暫停;當年年底小孩出生後,也為他每月投資五千元於同一基金,希望在他二十歲成年時可以累積到五百萬,經濟上可以獨立。

  截至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底,老婆大人歷經三十二個月,共投資十六萬元,市價已成長到二十一萬九千餘元,報酬率高達三七%;尚在漒褓的女兒,選在最低點的時後開始投資,一年下來,六萬元的本錢變成八萬三千多元,報酬率接近四○%;而自作聰明的我,雖然成功的預測股市的下跌,在理財上卻輸給妻小。

  早先的五萬元投資,只成長到六萬五千元,漲幅為三一%,賺錢金額與成長幅度,都是全家的最後一名。

  討論可以無限制的進行,但是只有採取行動才能改變現狀。除了把錢放定存的方式外,這個方法與我週遭同學、朋友標會或買房子甚至直接買賣股票相較,也是最簡易有效的方法。這種投資方式的好處是,辦一次手續就好,不用每個月惦著是否該買股票。

  假設基金公司很盡責的話,也可省掉挑股票的麻煩。而投資的績效,是越長期效果越好。選擇基金作為投資標的而不選擇股票的原因是基於風險考量,以基金的方式,分散於不同的上市公司股票,基本上可以過濾個別公司倒閉的風險。至於整體股市的漲跌,則在長期策略的時間效益下被分散了。

  之所以敢在此野人獻曝的原因,主要是有國外及個人的實證經驗,告訴我們這是長期儲蓄,因此可以無視於社會中隨時進行中的財富重分配;如果你接受建議,執行這最簡單的任務,肯定可以輕鬆的讓二十年後的自己更富有。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今週刊] 養錢防老 退休真好

台灣退休族衝破三百萬人 過得快活有妙方

撰文:劉萍

  有錢,退休真好。雖然,這是用金錢來界定的基本退休生活,卻是許多過來人最實際的經驗談。

  「面對第四季行情,誰最有信心?」答案是持有高價股的人!日前台股指數跌破六千點關卡,市場氣氛凝重,投資人信心盡失,加上今年買超最積極的外資,九月下旬開始大賣台股,九月二十二日單日賣超高達一二四億元,在此情況下,權值股帶頭下殺,市場悲觀情緒進一步擴大。不過,高價電子股走勢仍然不受盤面低氣壓影響,股價表現與大盤脫鉤,這種氣氛還不算絕望,除非連高價股也開始鬆動,否則台股還不算悲觀到極點。

關鍵1 油價回跌影響 電子股成為最大受惠族群

  分析台股後市,最重要的兩個關鍵指標,在於油價及液晶電視需求。油價在卡崔娜颶風後,一度飆漲到每桶七十美元以上,但在美歐各國釋出戰備儲油後價格回落,近期又受到新颶風麗塔威脅,但是油價並未創新高(九月二十六日國際原油價格為六十三‧五美元)。

  以上次油價高點七○.八美元來看,新颶風衝擊並未使油價進一步攀高,足以判斷麗塔颶風影響有限,預料未來油價不易再創新高,將減輕對經濟的威脅。但是,如果颶風過後,國際又釋出戰備儲油的情況下,油價還創新高,對於經濟前景就要更加保守了。

  油價回跌,最大的受惠族群,就是電子股。事實上,油價表現向來與科技類股行情呈反向走勢,也就是當油價高漲的時候,科技股因生產成本增加、毛利率壓縮及需求下降而影響獲利表現;反之,若油價下跌,科技股所要負擔的成本降低,獲利自然增加。

  進一步來說,今年以來,全球科技類股表現都不是很好,對以電子股為主軸的台股來說,相當吃虧。若接下來油價能控制在七十美元以下、全球資金從能源類股中流出,由電子股接棒,對台股將是一大利多。

  對外,電子股需靠油價回軟,刺激市場資金重新分配;對內,電子股要靠自己爭口氣,扳回一城。其中,液晶電視銷售狀況,是決定第四季電子股,甚至是台股盛衰成敗的關鍵。目前對市場前景呈現兩極化的看法,研究單位多半不表樂觀,但是生產廠商對於需求是相當看好,到底誰對誰錯,十月起的營收表現即可見真章。

  如果液晶電視的需求真如廠商預期般樂觀,可以帶動的族群相當大,包括面板廠、相關零組件、IC設計及封測等族群都會受影響。若第四季通路端銷售狀況符合預期,或超乎預期,因為股價領先修正,且牽連的族群夠大,一旦反彈,對於沉悶的台股來說,無疑注入一劑強心針。

  事實上,就過去經驗統計,第四季是電視需求旺季,單季平均銷量占全年四成以上。由於消費者選購電視強調親臨體驗,與購買電腦、手機透過網路訂購的方式大不相同,在此消費行為影響下,通路商無不大量備庫存以迎戰,並自行吸收庫存成本,造成統計的庫存數字偏高,這並不能做為景氣變差的判斷。

  然而,為刺激市場買氣,液晶電視價格已持續降價,目前價格已在低檔,要是這種低價都不能提升市場買氣,那麼明年面板相關產業的前景,將更艱辛。

關鍵2 液晶電視需求 可帶動面板廠、封測族群

  一般來看,觀察指標在三十二吋液晶電視的銷售,最關鍵就是面板廠十月分的營收,即可論斷多空,如超出預期,將帶動族群及大盤;但不如預期時,明年情勢將相對悲觀。

  電子股部分,除了重點產業面板外,占台股投資比率最高的,還有PC及手機。其中,PC受到英特爾晶片組缺貨影響,供給恐受壓抑,未來空間有限,而手機現也正走PC的路,朝大者恆大的趨勢發展,能投資的標的相當不足,整體而言,台股面臨市場結構性的問題。

  以台股市場來看,電子股占總體市場比率超過五○%,金融占二○%,而塑化類股則占一○%,三大類股總和占市場比率近八成。其中,今年以來利基型個股出頭,以宏達電、茂迪等高價股為代表,但股價愈墊愈高,一般投資人涉入不深,以法人為主。

  明明台灣市場資金很多,但融資餘額下滑、散戶遲遲不肯進場,顯示股市吸引力不足,能選擇的投資標的,愈來愈少。像今年表現突出的日、韓股市,便是由內需及金融類股發動漲勢,反觀台股中內需族群未能形成一番氣候,加上政府金改效應不大,台股要漲,還是只能靠電子股。第四季除了要注意油價及液晶電視的表現,還要注意國際股市的變化,一旦今年漲多的國際股市回檔,弱勢的台股可能隨著國際股市回檔而下挫,形成「上漲無緣、下跌有分」的局面。

  不過,此時投資人不必過分悲觀,反而應視為長線進場的絕佳時機,因為台股的本益比夠低,股利的殖利率又高,如果最近的弱勢只是反映對島內政治失望,而不是上市公司失去競爭力,在「股價低檔、不知何時上漲」的情況下,其實是最適合定時定額投資的股市,不管是買基金或是績優個股,以三年的投資期限來看,只要到二○○八年底以前台股回升,這個定期定額的投資計畫因為在低檔有投資,三年下來賺錢機會很高。

  一般人常在市場起漲時,才想要利用定時定額的方式,參與投資獲利。但如此一來,成本不但因行情持續上漲,而愈扣愈高,且當行情到頂時,指數開始走下坡,資金反而慘遭套牢,想解套,還得等到下一個景氣循環。事實上,定時定額的最適投資時機,在市場氣氛最差、卻又不知何時回升時,如此不但進場的成本相對便宜,日後隨著指數築底完成、走勢翻揚,賺到價差十拿九穩。

  像低迷了十年的日本,近幾年股市就以漲多拉回的姿態前進,但對當地經濟景氣沒有把握的投資人,會誤認日本復甦是在騙人,直到近來指數突破一萬兩千點關卡,大家才相信日本確實走出谷底。現在,台灣的情境跟當年的日本相似,台股正是國際股市中最弱勢的市場,值此之際,投資人不妨以定時定額的方式,布局高配息股,穩健中求取長期績效。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定期定額進階

理財學院>>精益求精 -- 理財進階班

第三章 定期定額進階

  說到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一般人通常只看到每月自動扣款手續簡便,及﹁平均 成本﹂分散風險的優點,但若未選擇適當標的,掌握獲利時機,定期定額也很容易 賠錢。本章為您進一步解析定期定額的各項原則。

第一節 十大基本原則

  遵守定期定額投資十大基本原則,才能運用這種方式小兵立大功:

1.設定理財目標。
  每個月定時扣款三千元或五千元,淨值高時買到的單位數少、淨值低時單位數多,可分散進場時間,這種﹁平均成本法﹂最適合籌措退休基金或子 女教育基金這種長期目標。

2.量力而為。
  定期定額一定要作得輕鬆、沒負擔,曾有客戶為分散投資標的,決定每月扣款五萬元,到最後卻必須把定存解約來繼續投資,這樣太划不來。她建議民眾先分析自己每月收支狀況,計算出固定能省下來的閒置資金,三千元、五千元都可以。
  也可採用﹁倒推法﹂,例如目前三十五歲,打算六十歲退休後每個月過著相當現值 三萬元生活費的水準,以平均年通膨率百分之三點五計算,屆時將需約一千一百萬 元的養老金,以年平均報酬率百分之十五的基金計算,每月投入三千一百元即可。

3.選擇在上升趨勢的市場
  超跌但體質不錯的市場最適合開始定期定額投資,投入 景氣循環向上、現階段在底部盤整的地區,避免追高是創造獲利與本金安全的不二 法門。

4.避免波動太大的地區或績效不穩的基金。
  定期定額安全性考量重於獲利,大漲大跌的市場或績效時好時壞的基金都不適合,免得必須解約時被迫以較差的淨值計算獲利。

5.選擇適當的扣款日。
  投信多半提供一次以上的扣款日期讓投資人挑選,靠近發薪 日的較能確保錢沒被花掉。有研究指出股市有所謂的﹁月初效應﹂,也就是說基金 月初淨值通常高於月底,月初扣款買到的單位數較少,將影響定期定額報酬率。

6.善用暫停扣款規定。
  通常業者會提供三次暫停機會,當市場過度波動時,投資人 可要求暫停扣款,觀望一段時間再投入,以降低風險。

7.持之以恆。
  長期投資是定期定額累積財富最重要的原則,這種方式最好持續三年以上,才能得到好效果。切勿因為市場走了一、二年的空頭就認賠解約。

8.掌握解約時機。
  雖說最好三年以上,若投資了二年,市場已在高檔,且研判行情 將進入另一個空頭循環,則最好先行解約獲利了解。而當即將面臨資金需求時,例 如退休年齡將屆,就該開始注意市場狀況,決定解約時點。

9.善用部分解約,適時轉換基金。
  開始定期定額後,若臨時必須解約求現,或市場 在高檔,又不能掌握後續走勢,不必完全解約,可贖回部分單位取得資金。若市場 趨勢改變,可轉換到另一個在上升趨勢的市場繼續定期定額投資。  

10.信任專家。
  開始定期定額投資適當的基金,不必在意短期漲跌、單位數累積狀況 ,在必要的時候諮詢專家意見,其他時候就安心固定扣款,否則管理費就白繳了。

第二節 暫停扣款須考量

  股市低檔並非暫停扣款的時機,但若因短期資金不足無法持續投資,最好主動向銀行申請暫時停止扣款,否則三次扣款失敗,可能會被要求強制贖回,先前的投資就白費了。

  一般而言,股市回檔陷入盤整時,單筆投資單一市場或區域型基金的人,最好先退場觀望,但回檔對定期定額投資人反而有利,因為可以較低淨值,累積較多單位,正可攤低成本,等待股市反轉,整體報酬率可更高。且統計顯示,定期定額投資時間最好在五年以上,較有令人滿意的報酬率。

  有的人看到市場下跌,就不再按時把款項匯入帳戶,打算等低檔過了再繼續投資,以為這樣是規避市場風險。其實這不僅錯失攤低成本機會,不符定期定額原則,部分代銷機構還規定若扣款失敗超過一定次數,將強制投資人贖回,等於賣在低點,報酬將大打折扣。定期定額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要熬過空頭,絕對不要在股市回檔時賣基金。

  但如果手頭資金實在很緊,無法負擔每月投資時,最好主動向銀行申請暫停扣款,只要到銀行填寫暫停扣款申請書,銀行即可依規定或投資人的要求的次數暫停扣款,沒有額外負擔,也不像定存提前解約會損失利息。暫停扣款後,原先持有的單位數可以繼續保留,直到投資人申請贖回。

  有的投資人以為只要不把錢匯進戶頭,先前的投資一直擺著就行了,但由於銀行每 月扣款有固定成本,若戶頭裡扣不到款,投資人也未主動申請暫停,金融機構將依 小額信託契約規定處理,部分代銷機構可不計成本一直扣款,且不會強制贖回。但有的只要三次扣不到款,即強迫贖回,有的則須再辦一次人工繳款才會繼續。投資人須了解契約規定,以免被迫贖在最低點。

第三節 滴水穿石的複利魔術

  定期定額投資是指在「固定時間」,投資「固定金額」,在固定的理財工具上。這是小額投資人累積財富的最好方法,即使只是每個月投資很少的一筆錢,經年累月下來,透過「複利魔術師」的點石成金,完成人生理財大計絕非夢想!

  根據過去18年的統計數據,國內平均定存利率為7.72%,我們就以報酬率最低的定存來計算,如果您每月存5,000元放在定存,25年後,因為複利效果,可以累積457萬5197元的財富;如果每月存1萬元,25年可以累積914萬8394元,存1萬5,000元更可以累積1372萬2592元!!

  而如果投資國內股市,以過去18年平均年報酬率15%計算,每月投資5,000元,25年後將可累積1642萬又369元,投入本金不過150萬元,成長10倍以上!若每月投資1 萬元,25年後透過複利效果成績將達到3284萬又737元;若每月投資1萬5000元,25年後的財富更高達4926萬1106元!!這就是長期投資,定期定額,滴水穿石的複利魔術。

  透過共同基金以定期定額方式介入股市,是累積財富最方便、有效率的方法。甚至可以說,投資基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定期定額;利用基金完成財務規劃,威力最強大的工具也是定期定額投資術。

  定期定額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每個月固定一天投資基金,由銀行自動扣款,自動依基金淨值計算可買到的單位數。股市上漲、淨值上揚時,買到較少單位;股市回檔、淨值下跌時買到較多單位。以低多買、高買少的反向操作原則長期投資,自然可以平均投資成本及投資風險。

  除了不必費心思考進場時機外,您也不必一次拿出大筆資金,每個月最低3000元就可以開始投資,完全不會造成您的財務負擔。

第四節 長期目標最適合

  定期定額投資效益一定要把時間拉長才能顯現,因此長期性的資金最適合用定期定額方式來籌措。人生最重要的長期財務需求不外購屋、退休、子女教育等,中期需求如留學、買車、進修等理想,也都可以利用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來實現。

  定期定額投資在市場上漲時買的少,市場下跌時買的多,即使股市處於空頭行情,一旦市場反彈,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轉虧為盈。所以只要選對誠信可靠的基金公司,投資時間夠長,定期定額投資獲利絕對令人滿意。

  以日本股票基金為例,只要是績效穩健的基金,即使經歷過去長達九年的空頭市場,只要是定期定額從未間斷的投資人,空頭市場中累積的單位數到去年日本股市反彈大漲一次回報,獲利仍達二倍以上,等於年平均報酬率仍有二成。

  台灣股市的經驗也是一樣,實證統計顯示,即使是在歷史高點12000 點時開始定期定額投資,以加權股價指數表現計算,持續扣款投資七年後可創造近三成八的獲利,以複利方式換算等於每年報酬率仍將近百分之九。但如果是單筆投資,則七年下來累計還是虧損了四成多。

  任何一個市場都會有循環起伏,但是長期而言,趨勢仍然向上。因此定期定額最好設定至少三年的投資期間,波動較大的市場甚至應該在五年以上,才能發揮效益。   第五節 成功八字訣

  定期定額投資獲利的成功關鍵就在『及早開始,持之以恆』八個字。

  投資的路上,晚一步出發,可能得花一輩子去追!原因就在複利效果。連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都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是複利」。

  例如陳先生二十歲起就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買基金,假設平均年報酬率為12%,他投資六年就不再扣款,然後讓本金與獲利一路成長,到了六十歲要退休時,本利和已達2570萬元。王先生二十七歲才開始,同樣每月5000元,12%的年報酬率,他整整花了34年持續扣款,到六十歲才累積到2584萬元!可見越早開始投資,財務負擔越小,因為「時間」就是幫您累積財富的最大幫手。

  就因為時間是複利效果顯現的關鍵因素,因此定期定額投資一定要持之以恆。長期投資是定期定額累積財富最重要的原則,您最好持續扣款三年以上,才能得到好效果。切勿因為市場走了一、二年的空頭就認賠解約。

  此外,定期定額一定要作得輕鬆、沒負擔,您應該先分析自己每月收支狀況,計算出固定能省下來的閒置資金,三千元、五千元都可以。如果為了多扣款影響了生活水平或其他投資計畫就太划不來了。

  您也可採用「倒推法」來計算每月應投資的金額,例如目前三十五歲,打算六十歲退休後每個月過著相當於現值三萬元生活費的水準,以平均年通膨率百分之三點五計算,屆時約需要一千一百萬元的養老金,以年平均報酬率百分之十五的基金計算,每月投入三千一百元即可。

我要做基礎班測驗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富蘭克林] 定期定額投資觀念

  國內外的共同基金加起來多達1,000多檔,每檔基金風險與報酬屬性都不相同,富蘭克林建議您,定期定額投資之前做好準備功課: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理財需求,建立完整的投資組合,是投資理財計畫成功的重要關鍵。妥善運用下列 4個重點投資觀念,相信能使您的定期定額理財規劃更加得心應手。

1.耐心長期投資
  在投資過程中,至少會經歷一個以上的景氣循環,只要該檔基金長期趨勢看好,過去長時間投資績效穩健,則在股市低檔時,投資人更應持續扣款,趁此累積更多的單位數,耐心長期投資,才能達到原先預設的理財目標,享受驚人資產成長的複利效果。

2.逆勢操作,低檔加碼扣款
  運用逆勢操作的方式,在市場悲觀時定期定額持續扣款,或增加扣款金額,以累積更多單位數,以及攤低投資成本的效果。

3.定期檢視投資狀況
  基金的波動風險比股票低,不須天天去看投資績效,原則上建議每3~6月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狀況即可。

4.建立適合自己的核心投資組合
  國內外基金種類眾多,每支基金風險與特性差異甚大,所適合的長期或短期投資策略各有不同。建議您可以挑選績效穩定基金,並建立「核心投資組合」,搭配投資2-3檔基金做定期定額扣款,較能夠在各種景氣環境下持盈保泰。

來源:http://www.franklin.com.tw/3.Class/3.2SavingPlanIntro/3.2.3SavingPlanConcept.asp?id=30200&pid=30000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富蘭克林] 認識定期定額投資

  簡單來說,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就是每月在固定日期,由銀行代扣固定金額,投資您事先指定的共同基金,由基金專業的研究團隊進行投資與配置。如有資金需求,也可以隨時申請暫停或贖回,輕鬆達成儲蓄兼投資的理財目標。那麼定期定額投資的好處及特點是什麼呢?

小額投資,輕鬆理財
  投資股票、債券、房地產,一次至少要投入數萬元,甚至上百萬以上。定期定額投資海外共同基金,每月最低投資金額只要投資三仟、五仟元,少買一件衣服,少吃一次大餐,就可以讓您輕鬆投資世界股市。

自動扣款,手續簡便
  僅需填妥『海外基金』投資申請書,於銀行窗口遞件辦理即可,更可自由選擇每月6、16或26日進行扣款投資。

隨時解約,收益不打折
  投資人如遇資金需求救急,可隨時辦理暫停扣款或贖回,收益以當時的淨值計算,不需打折。

平均成本,分散風險
  對於投資時機無法準確掌握。定期定額每月固定時點投資,基金淨值上揚時,買到的單位數少;淨值下降時,買到的單位數多,所以能夠達到平均投資成本的效果,分散投資風險。

  什麼是「平均成本」的效果呢?舉例來說(見下表),若我們每月定期定額扣款5000元投資基金,當基金淨值 10元時,可以買到500個單位;而當淨值20元時,就只能購得250個單位,總計扣款 7次 35000元共購得 2106個單位,因此每單位的平均成本為16.62元。我們發現這不但有效攤低基金的單位購買成本,且此單位購買成本更是較基金的平均價格 18 元來的低,這就是定期定額「平均成本」的效果!長期下來,您累積的資產基礎也就越大,當基金淨值上揚,報酬就越可觀。

次數

投資金額單位價格

單位數

1

5,000

10

500

2

5,000

14

357

3

5,000

17

294

4

5,000

20

250

5

5,000

18

278

6

5,000

22

227

7

5,000

25

200

總計

35,000

126

2,106


平均成本=35,000(總投資金額)÷2,106(總單位數)
     =16.62元
平均價格=126(基金單位價格總計)÷7=18.00元

來源:http://www.franklin.com.tw/3.Class/3.2SavingPlanIntro/3.2.2SavingPlanIntro.asp?id=30200&pid=30000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富蘭克林] 定期定額理財入門

  面對人生,每個人都希望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每年我想出國兩次; 3 年後我想結婚生小孩;10 年後我想有自己的房子;20年後我想退休環遊世界....但有限的薪水、微薄的定存利息,再加上對金融操作的陌生、缺乏專業與完整即時的資訊管道,達成理想生活,似乎變得遙不可及…

  現在,每月只要三仟或五仟,以定期定額的方法儲蓄兼投資,不僅輕鬆理財,更能照顧未來。打造理想生活,就從定期定額開始!

  本篇以循序漸進方式,從我們需要籌措的資金有哪些、什麼是定期定額投資、定期定額投資應具備的觀念、如何挑選投資標的到如何掌握投資時點,為您作深入淺出的說明,相信可以提供您定期定額投資觀念及選擇基金的有利參考。

來源:http://www.franklin.com.tw/3.Class/3.2SavingPlanIntro/3.2LandingPage.asp?id=30300&pid=30000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另類投資」-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

  近年來,全球出現了一種新的投資潮流-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私募股權基金,顧名思義是以私募的方式,募集主要以股權投資(Equity)為主的基金,投資策略大致可分為創投(Venture Capital)與企業融資(Corporate Finance)兩種,投資對象分別涵蓋初創公司(Start-up)與已成立一段時日的公司。

  私募股權基金最早大約起源於1960年代末期,當時私募基金乃以創投基金的形式存在,投資對象也以未上市公司為主,當股票上市後便出脫持股獲利,抑或直接找尋買家賣出股票賺取價差。到了1980年代,私募股權基金發展出槓桿融資併購(Leverage Buyouts, LBO)策略,併購對象也不再限定在未上市公司,包括KKR、黑石、凱雷等私募股權基金動輒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併購案,便是透過LBO的方式進行大型併購活動。

  在另類投資中,許多人喜歡將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與避險基金(Hedge Fund)作比較。事實上,兩者的確具備某些類似的性質,不過,有些地方卻也存在明顯的差異。私募股權基金與避險基金相同之處,在資金募集方式皆是以特定投資人私下募集,同時也都具備較大的操作彈性與較寬鬆的資訊公開規範,此外,基金績效的利潤分享機制,更是兩者能吸引頂尖投資人才投入的共通點。

  不過兩者在基金投資操作與投資期間卻是明顯不同。避險基金操作主要尋找各種套利交易機會,大量運用各種衍生性金融工具與策略,希望規避市場風險或追求絕對報酬,因此投資標的多選擇流動性較高的金融商品,投資人可每月或每季一次進行申購贖回動作;而私募股權基金則是著眼於股權的投資,基本上屬於長期的投資,流動性並非私募股權基金選股的主要考量,許多私募股權基金閉鎖期經常達2~3年以上。

  從風險報酬的角度來看,私募股權基金屬於高風險高報酬的產品,投資人需承擔投資失敗、流動性與資訊不透明的風險,不過若以10年投資期來看,歷史顯示私募股權基金平均可獲得3~5倍以上的高報酬。如果你是長期投資哲學的擁護者,相信你也開始注意到私募股權基金的魅力所在!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中東、北非國家具備「二短二多」的發展優勢

  今年來全球股市大幅下修,但別以為所有股市都躺平,仔細觀察仍有部分股市跌幅不到5%,少數甚至逆勢上揚!這些強勢股市落在何處?第一,多是信奉伊斯蘭教為主的回教國家;第二,地理區域多集中在中東、北非與東協一帶,不約而同演出強漲或抗跌行情。

  統計至今年2/13,全球股市漲幅前四名分別是科威特(9.1%)、模里西斯(9.4%)、奈及利亞(8.4%)、阿曼(6.3%),其餘包括約旦、巴林、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平均創造也超過5%報酬率。主要股市中,馬來西亞、印尼、南非與埃及跌幅也在5%以內,DWS中東指數更上漲4.2%。

  投資人或許納悶,以上國家何德何能避開次貸的震波?首先,這些股市外資參與度多不高,故與全球股市連動也較低,當然在此波股災中便相對具免疫力。根據統計,過去一年MSCI歐非中東、遠東市場指數與美股的關連度皆在0.3以下,埃及股市與美股甚至幾無相關性(0.03) (2007/2/14-2008/2/14)。

  再者,中東、東協與北非地區回教徒合計高達86%,既然多以回教立國,就得奉行伊斯蘭金融規範,因此不論是依此而生的伊斯蘭金融商品或伊斯蘭金融機構,對高風險或高利潤的金融商品操作態度明顯較為保留,自然不易被複雜的次貸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燙傷。

  整體而言,中東、北非國家具備「二短二多」的發展優勢,意即國家歷史短、外資投資少、天然資源多與主權基金規模大。該地區各國約自1946年後陸續自英、法手中宣佈獨立,任一國獨立迄今不超過70年,股市發展時間更短,加以對外資規範多,熱錢頻繁進出炒股的情況也較少。

  全球回教人口估計超過12億,但回教世界的政經模式與文化發展卻相對封閉、獨樹一格,目前國內投資人也僅能透過中東或歐非中東(EMEA)基金進行佈局,不過近年回教國家消費力大幅躍升,未來在全球投資版圖上也勢必將快速崛起,一如杜拜在沙漠中創造的奇蹟,擁有神秘且驚人的爆發力(以上資料來源均為Bloomberg)。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M型化投資

  自從”M型社會”一詞出現以來,凡事都出現M化趨勢。這樣的現象在投資更是明顯,不僅台灣,亞洲各地都一樣。

  台灣投資人瘋基金,而且瘋海外基金,海外基金當中又專攻兩種類型,保本配息的極保守投資,與新興市場的高風險投資。

  保本配息類是M型的左尾,台灣人愛保本配息類基金尤來已久。保本類投資以連動債最紅,我每個月都可以收到在銀行或壽險業工作的朋友,轉寄來新發行的連動債券商品,這類投資多以保本及低風險為訴求, 但其實連動債卻是極為複雜的結構式金融商品,不僅是一般散戶,金融業者也不見得能一眼了解背後的設計。

  配息基金更是左尾M的熱賣產品。台灣人不知道為何就是愛領利息,每個月有了利息入帳,本金賠掉也不太會追究,這樣的特性造成配息基金大賣。我們在與國外討論產品設計時,國外的產品團隊一直都不能理解,配息有什麼好,利息配出來後,少了在裏面與本金一起滾動生財的機會,長期以複利來算,怎麼也划不來。但是沒辦法,投資人愛,業者只好想辦法提供這種選擇。

  與台灣政經與股市情況難兄難弟的日本,連投資人行為都很類似。日股跟台股一樣太讓本土投資人失望,大家都錢進海外,海外債券基金成為日本左尾M的最佳選擇。有一份資料顯示,日本人投資海外債券基金占總投資資產的比重,從1998年的9%,遽增到2006年的26%,這個比例到去年仍然在攀升中。

  不過,往亞洲其它地區看,左尾M幾乎消失。以中國為首擴及香港、南韓,呈現右尾M獨大的狀況,而這右尾當然是這兩三年紅不讓的新興市場。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台灣境外基金中新興市場的規模從2006年底的820億台幣,成長到2007年10月的6,320億台幣。成長幅度將近8倍,這當中即使因為公會改過分類的定義,比較不完全準確,也是很可觀的漲幅。

  中國去年截至9月底基金規模已經成長到4,180億美元,其中68%為股票型基金,這其中包含了中國股票基金,以及五檔以亞洲為主的QDII基金,目前排隊在審批的QDII基金也開始往新興市場移動。香港去年也是搭上中國相關題材都狂賣,另外印度及越南等也是吸金的首席配角。至於同樣哈中的南韓,更是非新興市場不賣,前七名流量最強的都是新興市場基金。日本人投資以保守著稱,股票基金比重也在過去幾年成長了五倍,這當中也是以新興市場基金為主。

  M型化投資的結果,代表再也沒有資產配置的空間。以前投資機構將法人那一套根據指標指數做資產配置的方法向散戶宣導,但散戶們資金不多很難配置,因此自行研發一套左尾配右尾的M型投資,中間凹下去的部份就是過去被視為能夠創造穩定報酬的全球股票或歐美股票,這些資產的報酬沒有新興市場吸引人,風險又沒有債券低,就自動地被攜牲了。

  若看看2007年績效優異的歐美基金,在次貸風暴下也都能創造10%以上的報酬,現在的歐美大型金融股更是便宜的令人無法置信。奉行巴菲特價值主義的投資人,應該會有興趣才對。我們國外有一檔未引進台灣的金融基金,最近就引起法人興趣,但我相信這在台灣的基金市場應該是乏人問津。

  以2008年來看,M型投資或許仍是散戶值得採行的策略,新興市場對於長期資產增值的貢獻仍是王道。但是2008年新興市場的走勢極可能開始分道揚鑣,震盪難免,切忌不要在股市狂流中追高殺低,否則個人報酬是不是真的抵得過歐美基金穩當的10%報酬,就不得而知了。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另類投資」-貨幣投資(Currency Investment)

  近年來許多新金融商品的創新與盛行,造就了各種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的蓬勃發展,除了前幾週曾提及的避險基金、地產、私募股權基金之外,貨幣投資(Currency Investment)也開始受到許多另類投資愛好者的重視,如各種利差交易策略(Carry Trade)便屬於此類範疇。

  傳統上,貨幣市場主要提供投資人短期資金停泊的功能,不過在各種新金融商品出現後,包括外匯交換(Currency SWAP)、IRS、CMO、CDO、ABCP等,使現今投資貨幣市場已不再僅僅是保本與提供流動性的功能。

  將「貨幣投資」歸類在另類投資的原因,在於可大量使用各種新金融工具,利用貨幣市場短暫出現的「不效率」,加上高槓桿的操作,提供比無風險利率更高的報酬,如有些積極的貨幣管理基金的報酬目標會設在LIBOR加上3~5%。

  「貨幣投資」若選擇單一國家貨幣市場進行投資,則投資上就會相對單純,投資者會在這個貨幣市場中,找尋同一貨幣中報酬率較高的投資工具,從定存、商業本票、國庫券、甚至即將到期的公債或CDO等,當然還需要考慮本身對流動性與風險性的需求。

  若選擇兩個國家以上的貨幣市場進行投資,則投資決策需考慮各國的匯率因素,此時投資者相信外匯市場存在不效率性,希望藉由跨境投資貨幣來套利(利差交易),投資決策也會複雜許多。如何正確判斷外匯市場與各國利率水準的短期變化,同時採取適當的投資工具與策略,就會成為影響最終「多國貨幣投資」績效的主要因素。

  總結而言,「貨幣投資」的報酬來自對利率與匯率兩項因子的正確判斷,然而,預測未來匯率往往較預測利率走向來得困難,當希望透過外匯市場交易提升報酬率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投資人將需承擔額外的外匯風險,如去年利差交易突然出現的平倉壓力,便一度使許多利差交易者蒙受損失!儘管如此,「貨幣投資」仍將在另類投資中佔有一席之地,全球利差交易活動也不會終止!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主權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

  台灣國際開發公司?這可不是報明牌,而是政府計畫成立的「主權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此舉與近來國際間主權基金大舉收購西方企業的動作,可說不謀而合。

  從花旗、貝爾斯登、瑞士銀行、美林到摩根士丹利,都因次貸風波而元氣大傷,所幸流動性缺口均獲得主權基金挹注,激勵了市場信心,甚至提振了股市,不過讓被收購者略顯焦慮的是,背後的金主竟多是來自一向與西方世界並不友善的中東、中國等地。

  什麼是主權基金?此一名詞早在1970年代即已出現,其以國家外匯存底為後盾而成立,目的為擴大外匯收益及維持財政平衡。目前全球約有30個國家成立主權基金,金額約為2.5兆美元,資產規模已超過1.6兆美元的對沖基金。摩根士丹利更預估,到了2015年,主權基金將由目前的2.5兆美元,劇增至12兆美元。

  近年拜原物料飆漲、油元大增與貿易順差擴大之賜,財富遽增的新興國家紛紛成立主權基金,規模最大的為阿布達比投資局,擁有8,750億美元,中國成立的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也有2000億美元規模,最負盛名的新加坡投資公司(GIC)及淡馬錫控股,也各有超過1,000億美元資產,另科威特、卡達與俄羅斯亦有類似機構。

  神秘的是,這些數據僅是粗估,主權基金的真正實力只能用高深莫測來形容。對投資人而言,主權基金的積極運作,確實提高了金融市場流動性,也提供了即時的安定力量。長線來看,主權基金投入金額目前僅佔全球股債與存款總額1.3%,成長空間極大,且其涉獵產業廣泛,將為市場注入龐大資金動能。

  不過更宏觀來看,近來不斷扮演救星的主權基金,卻集中在新興亞洲及中東國家,突顯了東西方資本勢力的消長,歐美主導全球金融的時代正在式微,投資人若著眼長線,資產分配往新興國家移動已是必然,因為這一切改變可能只是開端。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另類投資」-房地產(Real estate)

  在所有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之中,房地產(Real estate)可說是流動性最差的投資商品之一,動輒上百萬美金的買賣金額、缺乏公開的交易市場、地域性限制高等因素,都拉高了地產投資的進入門檻,因此,許多人會因上述的缺點而對地產投資產生卻步,從而忽略了地產投資背後真正的好處所在。

  投資房地產常見的好處有三個,首先,房地產價格與通膨息息相關,加上房子可使用期間最長可達50年以上,不像車子般每年折損(折舊),因此房地產最基本的好處就在保值;除了保值之外,長期房價上漲的好處也不容忽視,一般而言,房價會隨著景氣上揚與所得增加而提升,只要一個國家中長期經濟成長向上,長期投資房地產通常會累積可觀的報酬;最後,在資產配置中納入房地產投資,也可獲得風險分散的效益,舉例而言,歷史顯示美國REITs與美股的相關性僅約0.6。

  很多人都有買房子的經驗,買房子除了自己使用之外,有些人也會把它當作投資用途,不過如果你真的想經由地產投資致富,同時又不想承擔太多風險,那麼你的目光就不該侷限在住宅投資,其實更多的賺錢機會可能蘊藏在辦公大樓、百貨大樓、工廠、旅館等等。

  投資人或許會問,投資房地產可能帶來的報酬率究竟如何?根據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長達37年以上的地產投資經驗顯示,中長期而言,10~15%的年報酬率是一般地產投資的合理預期,若再加計融資帶來的效益,則可將報酬率再往上提升3~5%。

  目前投資房地產大致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購買持有房地產,另外一種則是透過地產證券化商品(如REITs)來投資,兩者投資方式雖各有優劣,不過都可獲得地產投資的共通好處,身為專業投資人的你,是否在投資組合中忽略了這一塊呢?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自然避險(Natural Hedge)

  近10 年來,隨著電腦科技的快速進步,投資組合風險管理已變得更為容易,許多基金經理人也開始大量利用計量模型來控制衡量投資組合風險。儘管如此,對一般大眾而言,計量模型仍是如此艱澀難懂、遙不可及,一般投資人不免會問,是否存在著簡單的避險方式,可以讓許多投資人利用簡單的概念就可以作好風險控管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自然避險(Natural Hedge)」便是其中一個簡單的避險方式。所謂「自然避險」,指的是投資人不需透過積極主動的選擇配置,而是採取投資組合的方式,運用「分散配置(Diversification)」,基於每個投資部位報酬變化不會完全一致,在彼此相關係數小於1 的情況下,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將可以有效獲得降低。

  「自然避險」最常運用在匯率避險策略之中,包括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家都承認匯率走勢無法預測,而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更是匯率預測中最有名的理論之一,既然全球匯率走勢難以預測,因此許多全球佈局的投資人索性不去賭(Bet)單一匯率的走勢,而是採取多樣化的貨幣資產配置,讓各貨幣升貶不一的走勢來減少整體投資組合的匯率風險。

  對風險趨避的人而言,理論上是不會買樂透或是前往賭城試手氣的,因為那代表著增加不確定性,但卻沒有提高預期報酬,如果你曾經買過樂透或是玩過吃角子老虎,別懷疑,你在那個時刻已成為風險愛好者(Risk-Loving)。不過根據統計,一般人在大多數的時刻都是屬於風險趨避屬性的投資人。

  由於任何避險動作都會產生成本,在成本收益考量下,許多專業經理人也會採取自然避險策略來管理匯率風險,舉例而言,身為全球前三大資產管理公司,我們雖然在倫敦配置嚴謹的匯率團隊分析各國匯率走勢,不過我們旗下許多全球債券型或平衡型的基金,仍是採用自然避險或半自然避險的方式來管理匯率風險。

  對全球佈局的投資人而言,在擁有不同國家的貨幣資產後,「自然避險」可以讓你簡單輕鬆的降低匯率風險,由於匯率變化難以預測,有時候「無為而治」、「分散配置」就是最簡單的避險策略!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對大多數人來說,投資就是要獲利,談「風險」似乎有些遙遠,若說要「管風險」就更複雜難懂了。事實真是如此嗎?由於絕大部分散戶投資人在各種資源及訊息上都處於弱勢地位,因此更需要作好風險管理,至少得瞭解投資風險,也算是作到最基本功課了。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認清自己的能力範圍才是避免投資時犯下嚴重錯誤的關鍵,而長期下來,少犯錯其實即是投資成功的關鍵。」這段話包含了二個重要概念,第一、投資人在進行任何一筆投資前,除了報酬期望之外,也必須思考可能有的損失,以及這樣的損失是否在可承受範圍內?第二、一旦損失達到設定的警戒區域,是否能有紀律的執行停損?

  以上概念正符合我們常在投資書藉上看到的「風險值(Value at Risk, VaR)」定義,只要具備了風險衡量的觀念,作好風險管理就非想像中難事了。在中國「易經」中也有類似說法。「坤掛初六爻:履霜,堅冰至。」意思是說,當你腳上踩到霜時,就應可預知寒冬即將到來,危險的發生,常常有事先徵兆可循,而後才能防患於未然,並且做好事前準備。我們應該學習古人的智慧,根據以往的經驗,得出一個可能性的判斷,最後再作成決定。

  近幾年對沖基金盛行,加上全球資本市場因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變得更加複雜,國內許多資產管理公司紛紛引進一些系統分析或計量管理模型,例如「BARRA」即可協助基金經理人分析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風格與選股傾向等,以進一步瞭解風險所在,以及投資組合是否與經理人原本預期相符等。

  一般大眾缺乏嚴密的投資分析工具,但只要建立起正確的觀念,經過長時間經驗累積,持續複製成功經驗,並且減少同樣的錯誤發生,一樣能達到優異績效表現。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選基金時,可別只看報酬率!

  篩選基金時第一個衡量指標為何?想必「報酬率」永遠都是第一個選項,但績效衡量方式只有報酬率?在基金淨值變化的背後,是否還隱含了哪些資訊值得投資人留意?

  在先前文章中,我們知道風險的許多型態與來源,然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不願承擔風險,那所得報酬將是寥寥無幾。優秀的經理人懂得透過深入的研究與市場經驗,建構出潛在風險下、報酬率最高的投資組合,亦即「有效率」的承擔風險。

  假設A基金在10%的波動率(即風險)下創造20%的報酬,B基金同時間內亦以10%波動率創造30%報酬率,這麼看來B基金的操作績效是更勝一籌的,因為若計算其「每單位風險」所創造的超額報酬(扣除無風險報酬),B基金明顯勝出,這就是所謂的「夏普指數(Sharpe Ratio)」。

  除了夏普指數,一般觀察的風險調整後報酬指標尚有「α值」與「資訊比(Information Ratio)」。α值代表的是基金績效超過其承擔市場風險所得之報酬,資訊比則進一步將基金走勢與大盤的偏離程度(即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納入考量,兩數字均是愈高愈好,代表經理人在市場因素之外,透過對配置、選股所創造的額外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追蹤誤差」雖不為投資人熟悉,但卻常被經理人用來衡量基金管理風險,其透過計算指標指數(Benchmark)與基金表現間差異之波動度(標準差),來衡量基金與指數的偏離幅度,數值愈大隱含偏離程度愈高。

  如當基金追蹤誤差愈大,代表基金主動管理程度愈高,基金與指數走勢可能愈不一致,若經理人選股能力佳,此部分的「不一致」便是加分,可為基金創造額外報酬;反之,僅是承擔了額外風險。被動式基金(如指數型基金、ETF),目標是複製指數,追蹤誤差即偏低,當然也就不會有超額報酬。

  這些數據皆可在基金公司網站或月報中得知,下次選基金時,可別只看報酬率!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另類投資」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

  如果告訴你有一檔基金在一年內的報酬率達到16.1%,那這檔基金的績效可說是相當不錯,但還說不上非常突出;不過如果這檔基金在過去20年內每年平均可創造出16.1%的報酬率(累計總報酬18倍),那麼他的長期績效肯定遠超過大多數的基金,耶魯大學捐贈基金(Endowment Fund)就是如此一檔穩定高報酬的基金。(註:上個會計年度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報酬率達28%)

  其實不只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包括在哈佛、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大學等大學捐贈基金的績效也都相當不錯,近20年平均報酬率通常可達兩位數以上,這些捐贈基金創造出令人稱羨報酬率的背後,其實有個共通的秘密,那就是他們在資產配置之中加入了許多「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

  所謂「另類投資」,指的是投資在非傳統金融產品(股、債),因此包括房地產、原物料、避險基金、私募基金等,甚至古董、名畫或紅酒都可以算是一種另類投資,這類投資由於和傳統金融市場走勢相關性低、且具備長期增值空間,因此往往能帶來相當好的分散效益(Diversification)與報酬。

  以績效最好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為例,在2006年度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組合中,絕對收益基金達25%、國內股票佔12%、外國股票佔15%、固定收入投資佔4%、私募基金佔17%、實物資產佔27%,由此評估,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投資組合中,「另類投資」的比重至少高達44%以上。

  一般人傳統印象中,「另類投資」通常具有一定的門檻,如直接購買房地產的資金動輒上百萬美元,而購買古董、黃金實體、原物料實體等也不是一般人熟悉的投資行為,不過隨著近幾年全球金融市場發展與金融創新,「另類投資」已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就讀耶魯大學,也不是每個人都可擁有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資產規模(目前規模達349億美元),不過,任何投資人只要投資REITs、黃金存摺、原物料商品期貨等產品或相關基金,那麼每年16.1%的報酬率並非遙不可及。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當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

  如果能夠讓時間倒帶,回到某個時刻、某個地點,你想要回到什麼時候?日劇《求婚大作戰》是之前在電視上演的當紅節目,故事描寫男主角雖然暗戀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但因顧慮著時機而多次錯過表白的機會,直到女主角即將成為別人的新娘時,男主角才不禁悔恨交加,心裡不斷地想著「假如能回到過去、重新再來…」,而住在婚禮會場的精靈,實現他的願望,一次次地幫助男主角穿越時空去每個關鍵時間點拯救愛情,期待能改變已即成的事實…。

  不知道投資朋友是否還記得在台股指數衝上9800點時,市場上一片樂觀的氣氛,所有投資人心中大多都在想台灣就要第四度上萬點了,許多投資人一邊趕著進場,一邊心理也想著,「要是在起漲點的時候就勇敢地進場不知有多好!」可是就在這樣樂觀的氣氛之下,台股開始展開一波慘烈的修正,此時投資人又一邊急著脫手贖回基金,一邊又懊惱地想著「早知道在9800點時就獲利了結不就沒事!」

  其實投資人可以冷靜仔細回想一下,這樣的恐慌狀況在台股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演了,還記得1995台海飛彈危機嗎?指數在七月的5,500點下殺到八月的4,474點,但2年後,也就是1997年八月時,台股站上了萬點;2001年911恐怖攻擊時,台股指數為3,411點,半年後台股高點到6,484點;2003年4月SARS最嚴重時,台股指數低點為4,044點,一年後台股高點又到了7,135點。

  這些過往歷史在在地證明了一句股票市場的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產生」,同樣的,在這次由美國次級房貸所造成的全球股災,投資朋友看著直直落的基金淨值,您是不是又要開始急著贖回基金?其實從前面所述的歷史資料可知,在此時贖回基金,通常會落得賣在低點的命運,要是市場開始反轉,您是不是又要懊惱地想著「要是當初不要衝動地急著賣就好了!」

  股神巴菲特曾說:『當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當市場震盪而使投資人一窩瘋的搶進或慌亂地殺出時,若您能在平時就先做好研究功課,並設立獲利滿足點與停損點,就不會受市場短期震盪影響而買高賣低侵蝕獲利,雖然投資理財並不代表全無風險,但只要您嚴格執行停損停利並定期檢視投資成效,耐心等待增值,在市場動盪的時候,反而是您獲利機會來臨的時機!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共同基金

  所謂共同基金,是集合大眾的資金,由基金經理人來做管理與投資,由於背後需要眾多專業人士的辛苦付出,因此基金管理公司通常會收取一定比例的經理費,但該收多少?這背後可大有學問!

  因投資策略的不同,基金淨值中所扣取經理費也不盡相同,主要以經理人所需付出主動管理程度區分。訴求「主動式管理」(Active Management)股票基金,即是希望藉由經理人的主動選股創造超越大盤的超額報酬(Excess Return),當然收取略高的經理費,一般約1.0~1.5%,部份可達2%。甚或有些基金對於經理人創造主動管理報酬能力有相當信心,也會有收取績效費機制,通常為創造額外正報酬超過一定目標門檻,則可酌收某個比例的績效費用。

  雖然透過主動管理方式,希望能為投資人帶來正的額外報酬,然而過於頻繁交易(Frequent Trading)所支出的交易佣金(Transaction Fees),也可能反蝕基金原本應享有的行情績效,這中間該如何取得平衡,是經理人一大課題。

  而「被動式管理」(Passive Management)基金或指數基金(Index Fund),採取複製指數成分股組合、買入並持有策略,以追求與大盤相當的報酬為投資目標,基金經理人並無須肩負選股責任,故經理費收取比例較低,以台灣很熱門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為例,收取範圍約在0.3~0.5%之間。

  從資產類別角度來看,股票、債券與貨幣基金的經理費收取亦有別,以波動度最大、投資報酬率相對高、基金經理人最有操作空間的股票型基金最高,其次為追求穩健收益的債券基金;而貨幣基金因利差空間很小,除一般不收取手續費用外,經理費也平均多在每年0.25%以下。

  雖然基金經理費用並不高,且基金公司通常會收取適當合理的經理費。由於經理費是內含,直接反映在基金淨值中,若經理費用過高,則多少會影響基金績效表現。如果花點時間比較基金經理費,投資人將可進一步瞭解不同類型基金間的差異,你會發現經理費會因投資策略而大不相同。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摩根富林明] 「另類投資」-避險基金(Hedge Fund)

  在所有「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中,避險基金(Hedge Fund)可算是非常神秘的投資工具之一,避險基金的神秘其來有自,除了多樣複雜的投資交易策略之外,較高的投資門檻限制與低調的管理風格,都使得避險基金在報章雜誌上的曝光度遠不及一般共同基金(Mutual Fund)。

  相較於共同基金,其實避險基金出現的歷史並不算長久,美國一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瓊斯(Alfred Winslow Jones) 運用放空與財務槓桿工具,在1949年創立了全球第一檔具有避險基金概念的基金,不過避險基金(Hedge Fund)這個名詞到1966年Fortune雜誌上才首度出現,瓊斯也被後人稱為避險基金之父。

  在歷經近半世紀的發展後,目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避險基金大致可分為兩種投資策略,一種是套利策略(Arbitrage),另一個是市場方向策略(Directional)。

  採套利策略的避險基金希望完全去除市場風險,其投資策略又可細分為相對價值(Relative Value)、併購套利/事件導向、可轉債套利、固定收益商品套利、市場中立(Equity Market Neutral)策略等;而採市場方向策略的避險基金,則允許經理人對未來市場存在多空看法,其投資策略又分為總經(Macro)、多空股票、賣空、新興市場、危難債券投資策略等。

  「避險基金」其實容易讓投資人因字義而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避險基金能讓投資人規避所有投資風險,其實避險基金以避險作為命名的主因,在於多數避險基金經理人會巧妙運用多空部位來規避市場風險(Market Risk, 或System risk),亦即降低Beta風險,同時以追求絕對報酬(Absolute Return)為主要目標。因此,理想的避險基金的確能規避掉市場風險,不過股票本身的非市場風險卻無法規避。

  儘管如此,避險基金仍存在許多優點,除了可規避或降低市場風險之外,許多避險基金往往能創造出較低的波動風險與驚人的報酬,更重要的,納入避險基金往往能提供不錯的風險分散作用(Diversification),無怪乎一談到另類投資,許多人馬上想到的就是避險基金(Hedge Fund)!

文章來源:摩根富林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貼] 使用簡報軟體的九大錯誤

  常運用簡報軟體進行演講或報告嗎?就算是一些知名的企業主管,也常常變成糟糕的演講者,因為他們錯以為科技可以幫他們化腐朽為神奇。

  美國溝通訓練顧問布赫(Dianna Booher),日前於CEO Refresher 雜誌指出,很多人在使用簡報軟體時,常犯以下九大錯誤:

1.用簡報軟體掩飾所有問題。
  主講者把簡報軟體視為報告內容的提示卡、填補報告多餘的時間,或者讓雙手有事可忙,避免不知所措。簡報軟體成為掩飾問題的盾牌,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

2.簡報軟體成為主角。
  簡報軟體的重要性超越了主講者,報告主軸不應該是主講者引導聽眾,從一張投影片到下一張投影片。主講者才是主角,簡報軟體只是發揮助功效果的配角。不要有「既然要使用簡報軟體,不如就多做幾張投影片」的心態,平均而言,報告時每分鐘最多使用一張投影片。

3.使用冗長的條列內容。
  使用簡報軟體時,最糟的情況是,投影片上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其次是,投影片上點列出一長串只有一、二個字的內容,看起來有如家庭主婦的購物清單。應該思考如何以純文字以外的方式表達,增加照片或圖表等視覺元素。

4.選擇不適合的視覺輔助工具。
  實物或模型適合說明,圖表適合顯示趨勢或比較,照片和卡通則適合表達概念。了解報告的目的,選擇最適合報告的視覺輔助工具。

5.對著簡報軟體報告。
  主講者對報告內容應該熟悉到可以看著聽眾,而不是一直看著簡報軟體,尤其忌諱把簡報軟體上的內容逐字照著唸。

6.把簡報軟體工具擺放在舞台中央。
  在聽眾正前方的應該是主講人,而不是簡報軟體工具,如果主講者站在一旁,會成為唸旁白的角色。在大部份的演講報告場所中,把播放簡報軟體的螢幕,斜置於舞台的一角,主講者站在舞台的中央,是較佳的選擇。

7.製造混亂。
  投影片避免添加無關的圖文,也避免丟給聽眾一大堆的數字,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模糊焦點的效果。在版面方面,統一字型和大小,二者都以適合聽眾閱讀為考量標準,不要製造視覺上的混亂。善用留白,幫助聽眾看出哪些是主要概念,哪些則是次要概念。在數字方面,只給予聽眾關鍵的數字,例如,公司的支出增加了四0%,如果必要,其他的次要數字可以印成講義,供聽眾在報告後參考。

8.充斥過多的訊息。
  一張投影片應該只有一個主要概念,使用簡報軟體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簡化複雜的資訊,如果聽眾必須仔細研究才能了解軟體上的內容,便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9.投影片轉換過於花俏。
  投影片轉換的方式會影響簡報的速度感,如果投影片是以逐漸淡出和淡入的方式轉換,報告的步調會顯得比較慢;如果是以快速飛出和飛入的方式處理,步調則會顯得比較快。設法統一轉換的風格。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講義雜誌] 你會打籃球嗎?

人生,比較像一場籃球比賽,而不是棒球

作者:劉士豪
出處:講義雜誌1991年11月號

  1987年的聖誕節前夕,當我正在美國進修資管碩士學位時,有一門課要求我們四個人一組到企業去實際幫忙他們寫系統。由於同組的另外三個老美對系統開發都沒什麼概念,所以我這位組長只好重責一肩挑,幾乎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終於拖到了結案,廠商及老師對我們的(其實是我的)系統都相當滿意。第二天我滿懷希望跑去看成績,結果竟然是一個B;更氣人的是,另外三個老美拿的都是A。我懊惱極了,趕快跑去找老師。

  「老師,為什麼其他都是A,只有我是B?」

  「噢,那是因為你的組員認為你對這個小組沒什麼貢獻。」

  「老師,你該知道那個系統幾乎是我一個人弄出來的,是吧?」

  「哦,是啊,但他們都是這麼說的,所以……」

  「說起貢獻,你知道Bryan,每次我叫他來開會,他都推三阻四,不願意參與!」

  「對啊,但是他說那是因為你每次開會都不聽他的,所以覺得沒有必要再開什麼會了。」

  「那Jeff呢?他每次寫的程式幾乎都不能用,都虧我幫他改寫。」

  「是啊,就是因為這樣,讓他覺得不被尊重,就越來越不喜歡參與,他認為你應該為這件事負主要責任。」

  「那撇開這兩個不談,Mimi呢?她除了晚上幫我們叫Pizza外,幾乎什麼都沒做,為什麼她也拿A?」

  「Mimi啊,Bryan和Jeff覺得她對於挽救貴組於分崩離析有絕大的貢獻,所以得A。」

  「親愛的老師,你該不會有種族歧視吧?」

  「噢,可憐的孩子,你會打籃球嗎?」(Oh! Poor kid, do you play basketball? )

  這到底跟籃球有什麼關係?

  這麼說吧,任何一個在台灣長大的學生,對於競爭大約都不會陌生。大考、小考、一路到聯考,能夠順利進大學的,大概都算得上是競爭中的勝利者。但不幸的是,聯考的競爭比較像打棒球,而不是籃球。如果你當一個外野手,球飛過來了,你只能靠自己去接住它,別的隊員跑過來,不但幫不上忙,還可能因而妨礙了你的接球。

  聯考也是這樣的一場個人秀,無論你的親朋好友、老師同學有多想幫你,你最後還是得自己一個人進考場,為自己的未來奮鬥。

  但出了聯考大門,你會發現這類個人秀型的競爭是很少見的。不論你是工程師、經理人或特殊教育老師,你的成就必須仰賴別人的合作。就像是一個籃球員那樣,任何得分都必須靠隊員之間縝密的配合。好的籃球員如Jordan除了精湛的球技外,更重要的是他與隊員間良好的默契,以及樂於與夥伴共同追求卓越的精神。

  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就過了十年。回顧我的學習歷程,我發覺那天上午,我的老師給了我一份甚至比碩士學位更寶貴的聖誕禮物。他讓我了解到:狹隘地抱著「你贏就是我輸」甚至「只取不予」的生活態度,雖然有時會占到一些小便宜,最後卻只會造成自己悲慘的下場。不論我的目標是升官、發財,還是單純地享受工作樂趣,我都需要團隊的合作才能達到成功的目標。今天的我,每一天的工作都需要上級的提攜、同事夥伴的幫助,以及系上同學的大力配合。

  感謝上帝,從那天開始,我就再也沒有那麼輕忽地搞砸過自己的團隊。

  記得高中的時候,父親常常告訴我:「人生就像一局橋牌,能夠把一手爛牌打到最好,就是成功。」他說得很有道理,但是在這裡,我想要說得是:「有時候,人生也像一張牌,不論你是一張黑桃老K,還是紅心小三,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一組同花順裡面。」一個人無論多麼能幹、聰明,多麼努力,只要他不能或是不願意與團體一起合作,日後就不會有什麼大成就。

  所以,孩子,你會打籃球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轉貼] 沈赫哲在台大的演講

人生的際遇很微妙,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會發生,
你不用刻意逃避什麼....
「你喜歡的人,會一直離你遠去 ; 你討厭的人,會一直在你附近。」
一個人要成功至少需要累積10年以上的專業,還要有其他有興趣的專業,不然就會從「貪婪」至「恐懼」至「放縱」」

沈赫哲在台大的演講

「好 ! 來 ! 我們來上課吧~~! 」
沈赫哲這麼一說逗笑了在場的很多人,
這就是另一個不一樣的醫生,不想當醫生的醫生,補教界名師,沈赫哲。
原名沈宏志,真是一個普通的名字呀 ! 難怪要改用赫哲,
他中等身材略有福態,一看就是老師樣,
戴個眼鏡穿個西裝就更像打滾於補習班的名師了,
沈老大說話快,想到什麼說什麼,應該是職業病吧 !
所以演講起來效果好但也有一點點亂亂的,
以下是演講精采的摘要。

在場有很多同學大概都是我的學生,
所以今天站在這裡其實感覺也不陌生ㄚ~~ ( 莞爾一笑 ^^)
不過,當初大概20多年前我坐在下面聽那些老教授教課,
今天有機會在這裡,實在是很特別的感覺,
畢業之後也從來沒想過降子的機會,
可見你們看時間過的很快 !

現在是一個講究3C的時代,Change,Challenge,Chance
現在你覺得每天過的很快,東西日新月異,但是未來的變化只會更快 !
媒體只是政治的附庸,完全不可靠,
所以我鼓勵大家一定要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

我現在回想起我的成長過程,有幾件大事影響我比較多,
我也舉一些大事和當代作一個對比,
讓大家了解時代的變遷還有一些歷史背景。
那時候我還小,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造成第一次大移民,
再來,蔣公過世,( 全場笑~ )
不像你們,我們以前那種封閉的時代,蔣公根本說成是聖人,
舉國哀悼,我小時候真的覺得很難過,長大之後才知道那是沒意義的。
再來,中美斷交,引發第二次人口大移民,
那時候全國人口的營業額只有幾百塊,毛利率也很低,
大家的觀念就是將來生小孩的時候,生男生可以當醫生,生女生可以嫁醫生,
我是在那樣子的情況下長大的,
現在的小孩子下課就回家打電動長大的,我們以前下課想的是今天要唸到幾點,
那時候的台灣,大家都很努力,所以機會成本很低,很快就發達起來,
可是你看現在……?!
所以「片刻的勝利不是永恆的勝利 ! 不要沉迷在那片刻之中 ! 」

而轉行要有相當的準備 !
現在我回想起來,我覺得我求學時候就有種好為人師的個性,
其次,經濟上是很大的因素 !
我父親是色盲,
難怪我爸小時候常常帶我去衛生所看那種花花綠綠很多圖案,
然後叫我唸出那是什麼數字,因為他怕我被遺傳色盲不能當醫生 !
我爸真的很怕我當不了醫生。
結果,我在老師權位最高的時候當學生,就是那時候,
但是,我在學生權位最高的時候選擇當老師,就是現在,哈~~
有時候想想,真的是時勢造英雄多,英雄造時勢少,
你必須要先自我了解,然後再觀察這個社會需要什麼,
在轉行之前,你覺得你是真的對那樣工作有強大的興趣 ?
還是你只是為了逃避醫學系繁重的課業 ?
人生的際遇很微妙,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會發生,
你不用刻意逃避什麼,人不可能沒有缺點,不要逃避 !
要有一個目標,自己要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醫生是個不錯的專業。

人生際遇很奇妙,我大學時候本來就零零星星有在兼課,
直到大二吧,家裡狀況有點出了問題,我就多少貼補家用,
到了大四,我沒有再拿家裡錢了,而情況也越來越差,幾乎是靠我在養家裡,
所以我兼的課越來越多,別人出去玩去社團但是我去家教,
到了大五因為輕信朋友去投資,結果負債200萬,
然後更不得不努力家教賺錢還債,但是我現在感謝那些欺騙我的人,
因為他們讓我成長,我相信佛家說的一句話 :
「你喜歡的人,會一直離你遠去,你討厭的人,會一直在你附近。」
當你討厭一個人,你嘗試不去討厭,慢慢接受,甚至開始有一點喜歡,
他就會漸漸離你遠去……( 好玄喔 ! )

要說是我,我也曾經賺過「11位數」的財產,但是現在就過的普普通通,
你說錢對我來說,其實也不過此而已,我只是想要自我實現,作我自己,
但是不是要貪得無饜,那必定會慘遭滅頂。
時勢就像浪潮一樣,一波一波,沒有決對好,沒有決對壞的時候,
所謂毛利率 : 就是買賺100元可以獲利多少,但這個世界變動的太快太快,
危機轉機常常就在一夕之間呀 !
想想 : 以前大家唸書拼到3.4點,都深怕考不好輸人,以後沒工作,
可是現在你好好唸書唸4.5個小時,吼~~超強 ! 你馬上班上前五名 !
( 全場笑~~^^)
這世界需要太多太多專業,吸取再多再多的知識也不嫌多,
為了興趣努力去追有何不可 ?

其次說到政治的影響實在是很大很恐怖,
我幾年前和朋友再大陸投資土地1000萬,
結果後來發展起來飆漲到10億,那裡的大陸人馬上起來說不合作了,
結果上法庭,弄了很久,在大陸打官司怎麼可能贏 ?!
後來拿回了幾百萬,連律師費都不夠,後來現在聽說漲到60億了 !
我也曾經因為投資很多很多錢,後來慘遭腰斬,起又落,落又起,
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的。

我一直印象很深刻再我大學時候有一次早上要上病理,
下午要考試,結果全班只有四個人去,一個是班代,兩個是超用功的女生,
另一個是我~~( 驚嘆聲……) 可是我是當天輪到要作共筆的負責錄音的
我也根本沒上課,只一直注意我的錄音機有沒有在轉,
老師很盡責的上課,整個黑板寫的滿滿的,中間下課的時候,
因為沒有人,所以老師自己一個人在擦黑板,
班代看了很不好意思,想要幫老師擦,
老師說 : 不用,我自己來,這是我應該的。
然後很盡責的把兩堂課講完。
我決得那一幕我記憶很清楚,
所以現在,我很感恩,我從來不缺席,不遲到,認真的上完我每堂課,
我付出的東西一直不變呀 !
儘管命運莫名其妙的起,又莫名的落,但是人生處處有機會 !
你們應該是70幾年生的,我們那時候最苦,我們爸爸的那時候又更苦,
所以當你們有知覺的時候,你們都沒有吃過苦,
這點是你們缺乏的,一個人要成功至少需要累積10年以上的專業,
還要有其他有興趣的專業,不然就會從「貪婪」至「恐懼」至「放縱」
貪婪是對於錢的貪婪,恐懼是怕自己的錢會不見,放縱則是不懂評估風險,
我一直深信「20-80」理論,
你說就連土地公也有專業呀 ! 至少他收入穩定 ^^ (笑……)

美國曾經作過統計,在這兩百年之內,有兩大熱門科系從未掉出前五志願之外,
一個是法律系,另一個就是醫學系,
我的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意外造成我的自我表現,
你問我會不會後悔 ? 這七年究竟給了我什麼 ? 對我的影響有多大 ?
沒什麼。NOTHING。只給我更確定未來要怎麼走,走馬看花一遍。
熱情和能力是成功的要素,你越熱情越能培養能力,越有能力你會越有熱情,
至於孰是因孰是果,那是種正向回饋吧 ! 自己思考一下。
而大學時代對我影響很大很大 ! 老師和同學對我影響很大 !

我們大家要樂觀看人生,不要被媒體影響,媒體老是說台灣濫台灣濫,
可是他們為什麼不出走 ? 自己要培養自己的想法,
對於想做的事情要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像當時比爾蓋茲雖然沒畢業就出去創業,可是他那時候就已經有清晰輪廓,
他知道不作不行 ! 可是我不是叫你們都不要唸書去創業, ( 笑……)
是對事情要有熱情,有清晰的輪廓,不要有太多排斥 ( reject ),
你們在畢業之前當INTERN都會跑過各科,以後才選科別,
所以要多看看,找尋自己的興趣,
沒有悲情看過去,只有樂觀面對,
我當然知道唸醫學最苦的就是在於年紀的大家都出去玩出去聯誼,
可是自己卻要躲起來唸書,但是你有很多執著的同學跟你一起打拼,
還有優秀的老師起迪,都是你人生中的影響和經歷呀!

唉……以前想要吃的很多好東西,沒錢買,現在可以買的東西,卻沒胃口吃,
你如果有很強的專業,不會有人喜歡你,這社會就是降,
自我肯定不夠,才會講一些有的沒的,
其實只要每天用功積極,什麼都好,作什麼都會很有成就,
不要急公好利,慢慢努力就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東西。
我很佩服奇美公司的董事長許文龍先生,
大家一窩蜂去作電子業的時候,他審慎觀察,等到覺得成熟,
就砸下一大筆錢作LCD,降子的胸襟和氣度,在台灣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人,
而在我接觸這麼多優秀的人的時候,老師,醫師,律師……
才發現他們的生活重心除了本業之外,竟然天天想的是要如何和別人「鬥」!
老師派系和派系鬥,學校老師跟補習班老師鬥,
小醫院跟大醫院鬥,
大醫院跟綜合醫院鬥,綜合醫院和地方教學醫院鬥,整天鬥來鬥去,爭權奪利,
成功少,失敗的多,一時成功的也多啦 ! 那樣子真的很沒意義,
所以我還是鼓勵大家做好自己醫學系的專業,不要有專業的傲慢,
培養自己有團隊合作的精神。
我自己的人生過程只是一連串的意外,我感謝這些意外,感謝為我工作的同仁,

我現在已經不敢也不想在去結交新的朋友了,
但是我有的朋友每個都可以為我賣命,
你賺錢幹什麼?是為了過更幸福的日子。
可是當你有了錢之後,你為什麼覺得不幸福 ? 你自己是不是要想一想 ?
也勉勵各位同學,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願作好自己的醫生專業,
在有更好的選擇之後,想想自己有多少能力應付未來 ?

最後以四句話勉勵大家。

第一, 身體要健康。
要培養一種LIFELONG的運動,也許你們現在打籃球,
但是等到年紀大了,可以考慮其他運動,游泳不錯。
沒有健康身體一切免談囉 !

第二, 培養專業的工作能力。
除了養活自己,也可以自我實現。
越貧窮的人越有很大的夢想。

第三,要有很好的朋友。
有些話只能跟父母說,只能跟女朋友說,但是有些話只可以跟朋友說 !
因為他們了解你 !
不要把別人當作笨蛋,不要有專業的傲慢。

第四,鼓勵大家早點找到自己的終身伴侶。
很多事情沒有對錯,沒有贏沒有失敗,只有適合不適合,
但是彼此的價值觀不要差太多,
要思考什麼是幸福的東西 ? 自己想要什麼東西 ?

我有個婚姻溝通諮詢專家的朋友之前離婚,大家一陣錯愕 !
有人問他不是很擅長溝通嗎 ?
她說 : 「我擅長溝通,但是我找到一個不能溝通的人。」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管理雜誌] 你的態度 ( ATTITUDE ) 才是左右你生命的全部

管理雜誌第303期P40~42

本世紀最有可能被淘汰的人

  首先,將遭淘汰的是技術含量偏低的高薪職位者。

  如人事經理、行政經理、高級秘書等。這類職務的工作內涵不太豐富,其高薪水準是前些年泡沫經濟的產物,也是前些年人才市場上人才總量偏少的緣故造成的。

  其次,是重複性較高的工作。

  有些工作看似複雜,但其實只需學上幾年,就能靠老本進行簡單的重複勞動。譬如某些銀行裡從事結匯,存放款等辦事的人員,實際上這類工作10年同三年幾乎是差不多的,後七年完全是重複勞動。

  第三,是僅掌握單一技能的高薪者。

  目前只有一專多能者(一個主要專長, 很多副專長)方能追逐高薪,而僅有一技之長者如電腦程式師, 翻譯等職位的高薪者,要保持其高薪收入已是岌岌可危,除非他們緊跟時代步伐,抓準時代脈動,不斷強化自身技能。

  第四,是電腦化後,複雜性、風險度、工作難度和大大降低的高薪職位。如某些財務經理、生產經理、倉儲經理、品保經理等職位,原本很複雜的一道道工作程序現在開始被電腦的一個個模塊過程所逐步替代。

  第五,是技術含量較高的新技術領域中掌握落後技術的高薪人員。 舉例說,靠PC成為電腦人才的高薪收入者,如無法進入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領域IBM、AS400 或 P9000 等大型機的新穎技術,最後只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新定義的薪酬價值觀

  傳統的學歷、背景、努力、能力等薪酬榜準,已逐漸被職能專才及智慧資產所替代, 誰能改變市場生態,贏得勝利,他就是價值的代表。人力資源主管常常在召募新人時,會碰到一個實際又矛盾的問題-要以什麼價值標準來用人呢?在候選名單中,往往有些人能力就是強,潛力就是好,可惜,薪水太貴, 年資又太淺,找進來準會「壓死」現職的同仁。在許多的考慮與妥協下,用人又回歸過去傳統的價值標準:高一點的學歷,久一點的專業背景,只為了維持眼睛看得見的公平,只為了在部門內,讓現職員工能心服口服。在這樣重重的考慮與妥協下,往往我們放棄了最好的人選,因為,價碼太貴,內部無法建立所謂「公平原」;因為,資歷太淺,擔心新人壓過老人,打擊士氣。

你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圓山大飯店前總經理嚴長壽被工會公投罷免下台,其中一個原因是:工會不滿他削減員工福利,卻高薪聘請兩位副總或執行副總進駐公司。從員工的眼光看來,這些領高薪的,或許只會打打高爾夫球,只會交際、應酬,而真正替顧客提供服務的是他們這群實際的執行者,而不是那些坐領高薪的人,在薪資的分配上,是不公平的。這話說來,似有幾分道理,但從薪酬的角度來看,卻是錯誤的,因為薪酬的標準應該建立在真正的價值上。一個侍者為飯店服務役勞,假設他盡忠職守,作好每個侍者應有的職務動作與提供相對滿意的服務,為飯店帶來的實際價值是每月六萬元,為了犒賞他,飯店每月給予侍者五萬五千元薪酬。而被認為坐領高薪的副總成執行副總,或許打高爾夫球,或許交際應酬,但他帶來的市場與價值,可能是每月一千萬、兩千萬,那你覺得公司要怎麼犒賞他們呢?也是五萬五千元嗎?從什麼價值觀點上,才是真正的公平呢?吃大鍋飯?或每人分一瓢羹的薪酬觀念?這些在現今的環境裡,已漸漸離我們遠去。

職能專才決定你的薪酬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來看。假設名節目主持人A與B,就主持能力來講,或許相當,就長相來講,也算相當;但兩個人的主持價碼,卻相差懸殊,可能A一集主持費一百萬,而B卻只有六萬。其實他們的差異,就影視版的說法是知名度及卡司價碼不同;就薪酬觀念是職能專才基礎(Competence.based)不同。

  經濟學的觀點說:「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著市場。」若你的薪酬價碼是五萬元,只要有公司也願意用五萬元聘請你,你們就銀貨兩訖-成交;若你覺得你有五萬元的價碼,但沒有公司願意以此價碼延聘你,你就會在一次、兩次、三次的面談中,把自己的價值妥協至別人可以接受的價位,直到成交為止。若員工的價值已超過公司能給予的價碼,自然地,他會找到符合他薪資期望的公司,然後跳槽。

智慧資產取代學歷背景

  有一個薪資的觀念叫薪酬公平論(Equity Theory),每個人在市場的價值,好似 一個銅板的兩面,一面是你的學歷、背景、努力、能力等;另一面則是你的薪資價 值。若銅板的一面重於另一面,市場就會藉著自然淘汰或自然流失,來改變這兩造差異。薪酬公平論在環境的變遷與市場競爭下,傳統一面的學歷、背景、努力、能力等 等,可能要被職能專才(Competence)及智慧資產(Intellectual Capital)所代替。誰能改變市場生態,贏得勝利,他就是價值的代表。許多人覺得他在公司的價值是「從年輕到現在,這麼多年來,我把青春都奉獻在 此,所以公司應該犒賞我」。就情感上來說,是的;但若員工二十年前的工作價值和二十年後的工作價值是一樣的,為什麼公司要付兩倍的成本去養一個只要一倍薪水的員工?只因為這個員工沒有成長?

個人的薪資標準應該建立在自由市場的價值上。

  若你在某公司得十萬元薪水,但你辭職後,只能找到四萬元的工作,這差額代表你用你的年資與忠誠度換來的。公司經營狀況好的時候,你或許能生存;公司一旦遇到危機,你將是優先被考慮資遣的對象。 那時,你怨天尤人,覺得時不我予,可能都為時已晚。你對公司的價值,是否是可 攜 帶的價值(Portable Value)?這是每個現代員工應仔細去思量的;再被僱用的 能力(Employability),考驗著職場的芸芸眾生。

懂得運用知識才是真正贏家

  聖經裡有一個絕妙比喻:主人要往外國去,就叫僕人來,把家業「按個人才幹」交給他們銀子,一個人五千,一個人兩干,一個人一千。領五千的僕人隨即拿錢去作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領兩千的僕人,也照樣賺了兩千;領一千元的僕人則把銀子埋藏在地裡。

  過了些時日,主人回來和他們算帳。領五千、兩千的僕人,因為為主人增加了財富,受到主人的款待又加派任務。那領一千的僕人則遭主人責罵:「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就是把銀子放給兌換銀兩的人,亦可連本帶利收回。」主子便把一千元奪回,給了那有一萬兩的僕人。每個人的價值,有如此例中的五千、兩千、一千,你是哪一種呢?

你的附加價值(Value Added)在哪裡呢?

  工業時代,創造機器大量生產,擁有資金、設備,是有形的財富;在資訊網際網路化、組織扁平化的今天,資訊和知識成為競爭利器。誰能改變現有的工作流程,不斷地創新,發明更具爆發力的產品,才能為組織帶來競爭力,帶來利潤。或許你從某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就非常地自滿,但今天所有的學歷、背景僅是謀職的敲門磚,尤如五千、兩千、一千的才幹,真正的職場贏家,是那些學習能力絕佳,知道如何取得知 識、儲存知識、擅用知識並創造奇蹟的人。

作者為台灣卜內門化學工業公司得力製漆事業部
人力資源部經理、元智大學資管系人力資源管理兼任講師


如果將字母 A 到 Z 分別編上 1 到 26 的分數 ( A=1,B=2...,Z=26 )
你的知識 ( KNOWLEDGE ) 得到 96 分 ( 11+14+15+23+12+5+4+7+5=96 )
你的努力 ( HARD WORK )也只得到 98 分 ( 8+1+18+4+23+15+18+11=98 )
你的態度 ( ATTITUDE ) 才是左右你生命的全部 ( 1+20+20+9+20+21+4+5=100 )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商業周刊] 贏20%做老大

文●李盈穎

  這是兩年前在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故事:有一位工程師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十年,退休了。他對該公司的機器及產品瞭如指掌。幾年後,該公司的一套機器故障,全公司的人都沒法找出問題來。絕望中,他們只好把退休的工程師找回來。這位工程師看了一個小時後,從上衣口袋拿出一枝粉筆,用粉筆在一個零件上畫了一個大叉叉指出:「這就是你們的問題。」

知識與常識
杜書伍:懂八○%叫常識, 真正的專業在二○%,那才是知識。

  公司把零件換了,機器操作正常。但是不久,公司收到一張十萬元的帳單,是這位退休工程師的收費。公司老闆火大了,認為一個小時不值這麼多錢,就要求送一張明細表。這位退休工程師的回函是:「粉筆,一元;知道在哪裡畫叉叉,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就在工程師畫下叉叉的同時,他腦中三十年的工作經驗正以電影濃縮快轉速度進行,頃刻間他閃過四個與該問題相連的可能解決方案、綜合了同樣問題場景卻失敗二十七次的經驗值、和一百五十三次獨自思索突破工作瓶頸的深層反省。

  決定工程師拿到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那一筆,究竟是什麼?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說,在一個行業裡,你懂八○%叫做「常識」,而不是「知識」,因為大家都懂八○ %。而且,可能只要花二○%的時間就能學會這八○%。其實,真正的專業在最後的二○%,那才是真正的「知識」。他談到多年的用人經驗,剛入行的年輕人,很可能前兩年所學到的都只是該行業的常識:「他學習一下,就說『喔,我學會了!』實際上他學的非常淺薄。只是像煙火一樣,『砰』的一聲好像看起來不錯,但事實上不會產生效益!」

  「光靠常識的人,猶如只會一招半式。」杜書伍接著說,應付一般性的運作尚可,有時也可運作得很熟練,但針對每一次應用時可能遇到的細節不同,不見得能精準拿捏每個環節該使幾分力、該如何變通,使得執行起來有隔靴搔癢之感,好像做了,卻又總覺得少了什麼。

  當一個人擁有「決勝二○%」的知識與能力後,手上握有的粉筆,就不只值一元,而能附加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價值。不過,從「常識階級」進入「知識階級」,必須經歷一段漫長的浸泡與思考。然後,腦袋會產生許多促使事件成功的直覺。

二十八分鐘練習
大前研一在電車上思考問題解決方案
三年成為全球客戶最多的管理顧問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是個絕佳的例子。他本來是一位從事核子反應爐設計工作九年的工程師,當他進入剛成立的麥肯錫東京事務所,若沒有將企管用語轉換為熟知的核子學用語,腦子就無法思考;而連「break-even analy sis」是損益平衡分析都不懂的他,還被頂頭上司罵出「你真是公牛乳頭」的話(編按:公牛的乳頭無法哺乳,意指一無是處)。於是,在找尋學習材料的過程,他發現公司圖書室有一大批麥肯錫客戶資料的個案微卷,白天他負責翻譯、答覆海外有關日本的市場調查,晚上就投入研究微卷,每天夜裡搭十點四十八分的電車回家,假日也不間斷。

  此外,他也嘗試在短時間進行問題分析與提出對策大綱。好比說,把搭車看到第一眼的廣告做為當天練習題目,利用二十八分鐘的車程,思考問題解決方案。像是看到一則番茄醬廣告,大前研一將問題設定為「如何擴大某一品牌的番茄醬市場」,在抵達公司前,他就思考「這樣的廣告看板是否能增加銷路」以及「番茄醬與番茄汁的不同」等問題。久了,一天就不再限於一個題目。經過長達一年的電車訓練,只要他的客戶一提出問題與要求,大前研一都能立即在腦中形成解決圖案。

  一年後,他整理筆記並出版《企業參謀》一書,接下來的一年,大前研一至少演講數百場,使得原本幾乎無案可做的日本麥肯錫業務量驟增,他自己也在進入公司第三年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客戶、最忙碌的管理顧問,甫三十歲的他與「新力」的盛田昭夫、「富士」的小林陽太郎等多位日本重量級企業經營者,在國際會議上一起列席,介紹日式企業經營模式,顧問費高達每日一百五十萬日圓(約合新台幣四十三萬元)。

關鍵行銷策略
行銷顧問建議說出釀製啤酒的故事
六個月讓施麗茲啤酒由第八變第一


  另一個例子出自《選對池塘釣大魚》一書,內容提到,施麗茲啤酒(schlitz beer)在一九二○年早期,約有十家不同的啤酒在市場上競爭,當時施麗茲啤酒排名第八。後來,因為一位行銷顧問,讓施麗茲的排名躍升到第一。

  當時,這名顧問為了弄懂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製酒過程,特別到釀製廠跑了一趟。施麗茲啤酒工廠設在密西根湖畔,當時的湖水非常清澈,即使如此,他們仍鑽了兩口五百呎深的自流井,因為他們必須鑽到夠深,才能找到正確的水質,並且把其中酒的礦物質調到完美的地步。工廠人員解釋他們在五年內進行了一千六百二十三次的實驗,以開發出最好的酵母,並展示如何在進行釀製前三次蒸餾水的程序。在裝酒時,每個瓶子都用攝氏六百度的蒸汽消毒過,以確保殺死所有細菌。

  這位顧問建議公司管理層把這不尋常的釀製過程告訴消費者,管理層說:「為什麼要這麼做?所有的啤酒商都是做一樣的事!」行銷顧問指出,所有的啤酒商在廣告上都傳達同樣訊息:「我們的啤酒最純。」但他們都沒有對飲者解釋「純」是什麼意思,只是「純、純、純」說個不停。這件事情的關鍵在於:誰能成為第一個說出故事,並且解釋原因及過程的人,誰就會在市場上得到領先地位。

  這位行銷顧問擬定的新行銷策略,在六個月後,讓施麗茲在啤酒市場一躍為龍頭。

專注一道菜
楊媽媽研究發燕窩二十幾年
連日本大飯店都請她赴日指導


  施麗茲行銷顧問、大前研一的腦袋都蘊藏了決勝二十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或能力只存在白領的腦袋裡嗎?馥園的楊媽媽與斐瑟髮廊的髮型師林錦惠顯然不屬於前述的歸類,然而,她們也擁有影響事情成敗的關鍵能力。

  坐落在臨沂街,一棟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裡,經營了二十四年的高價餐廳馥園是政商界公認最私密豪華的高級餐廳,包括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總統、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張大千等,都曾是座上客。馥園的靈魂人物是七十六歲的楊媽媽。從她五十四歲開始,即專注研究燕窩這道名菜,日本大飯店在去年元宵節前夕,更是特別請她飛一趟日本,為的就是品嘗她發的燕窩。

  研發燕窩有何學問?

  首先挑燕窩是一門深學問,因為賣相越好的燕窩,越有可能被動手腳,一整斤燕窩應該有色差才是天然未經漂白,並且含水性約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五之間,一些商人會塗膠鎖住水分、增加重量。以外形來看,窩形完整、窩碗大而肥厚、燕毛少、色潔白並透明、底座小為上品。上品燕窩發性強,發出來的量多;若燕窩色澤黃或是帶灰,摸起來又薄,漲性就不若前者。楊媽媽又特別注意底座部分,若底座大,很可能是商人摻加碎燕窩、或是做果凍的燕菜,冒充重量。

  發燕窩過程也是重頭戲,一斤燕窩成本五萬五千元,發到六、七斤,只有八十碗分量。如果發燕窩的功力不夠,就會蝕本。楊媽媽表示,在她一開始測試的四、五年間,很難控制燕窩的分量,像是以熱水發燕窩、泡的時間不夠。至於口感部分,泡水太久,燕窩糊了;換水次數不夠,燕窩會發出一股腥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每天守著兩桶待發的燕窩與一本小冊子,記錄發燕窩的變化,終於研發出夏天、冬天各要換幾次水,要浸泡多久的獨門心得。現在,只要天氣的溫度上升一度或下降一度,她就能精準而直覺地判斷出當天發燕窩的水溫該如何調整。「我不隨便、不馬虎、也不能『差不多』。這是我們二十幾年都不會被淘汰的菜。」楊媽媽笑著說。

有思想的髮型師
林錦惠每隔一段時間就出國充電
客戶寧願等上七個月,也不願找別人


  台北的高價髮廊─斐瑟的首席髮型設計師林錦惠也擁有同樣的專注特質,讓她在全台灣數萬名髮型師當中顯得突出。

  走進髮廊,個子迷你的林錦惠正與其中一位顧客溝通造型。然而,在一旁乖乖等待她的客人多達六人,讓林錦惠剪一次頭髮要兩千五百元,這是一般髮型師的四倍,全台北市價錢在這之上的,不超過二十人。她的客人包括藝人張小燕、張清芳、庹宗康……等不計其數。一位電視台主播觀察,林錦惠的職業在社會上的地位或許不高,但她的年收入不見得少於中小企業的總經理。

  「我從台中來,四個朋友包一車上來專給她剪,七點半就起床了。」葉太太說,她以前覺得自己剪法拉頭很漂亮,直到林錦惠分析她外型的優劣,才明白原來並不合適。「我台中的髮型設計師明天也要上來給錦惠剪。」她說。

  在場的客人一聽林錦惠要被報導,人人搶著發言:「她很有想法,每次剪都不一樣」、「讓她剪完我會變得很有自信」、「剪完後平常不用花時間整理,六個月後還要回去剪時,竟有人問我是不是昨天剪完頭髮的,讓我很驚訝」……。五年以上的客人,一數竟有四位。從十五歲就找林錦惠、今年已二十五歲的林先生說:「我曾看過錦惠一天剪二、三十個人,但她對每一個人總是認真對待,剪得好的定義其實就是型不易走調,而且她的資訊很快,足球明星貝克漢還沒紅到台灣的時候,她就已經在幫客人剪『貝克漢頭』了。」另一位宋小姐說,林錦惠很用功,常常出國取經,「我怕她不回來,每天寫電子郵件與她保持聯絡,最後我足足等了七個月,忍耐著讓頭髮留長,不敢給別人剪。」

  認真,不斷的進修,是林錦惠保持決勝二十的秘訣。她永遠不滿足當下所擁有的技術。三十三歲的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自費跑到歐洲、美國上課進修,最長的一次還花了一年時間待在紐約與倫敦,以至於存款所剩無幾。課程和美髮並無相關,而是去上塑膠、石頭材質為主的雕塑課程。與髮型設計唯一相同的,是透過手的觸感,在硬和軟之間找到轉折點,臨場造一個型,並從中找出主題。她說:「原來的生活太安逸,若要產生髮的新意,就要來自心理上的衝突,所以我去看別人的生活、民情、態度,為什麼他們早上洗澡,為什麼他們的院子一定有燈?」她時常停下腳步,思考,沈澱,進步。

  林錦惠順著自己的邏輯,將頭髮的元素拆、合、解構、建構,現在的她,連在餐廳看到香菇般的燈飾、樹上的葉子、光、水波、等著被切割的木頭,都能連結到頭髮裁剪時的創作。斐瑟髮廊負責人鄧泰華分析,林錦惠從剪一個頭六百元漲到今天的兩千五百元身價,平均一個月仍有一百到一百五十個預約客人,證明她在做的是「一件有思想的工作」,而同期設計師常常自我設限。

強烈學習動機
彼得‧杜拉克:每兩年要更新專業知識
每四年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基礎能力


  「成功者會說,『我想找出一個可以使製作動畫更快的方法』,或者『我對怎樣黏合很有興趣』。」《財星》雜誌一九九五年訪問的南加州大學教授約翰‧古德曼(John Goodman )如此分析。這些人對於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往往比別人多出千百倍的強烈學習動機,一再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追根究柢、向下鑽研所得到的成就。

  百分之二十的知識並不難取得,熱情、專注、堅持,重要的是不斷想要前進的心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一個人每兩年要更新專業知識,每四年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基礎能力。」台灣IBM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丁瑞麟也指出,知識經濟就是要從產能波走向腦力波,一個出類拔萃的員工必須把自己從過去的人力轉為人才,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人才用心,且盡心盡力。

  不過,大部分的人並不認為決勝在最後的百分之二十有什麼了不起,一些菜鳥總在學到百分之八十的常識後振翅離去。

菜鳥與老鳥
菜鳥學到八○%常識後忙著飛走
老鳥不深思,輕易就被後進取代


  杜書伍感慨的說:「他們廣而不精,就像走進吃到飽餐廳,東西很多每樣都吞。問他吃了沒有,都說吃到了。但問他味道好不好,卻說不出個什麼來,變成缺乏體悟,缺乏深度的現象。」去年,因為掌握到番茄汁趨勢的愛之味總裁陳哲芳也觀察到,一位成熟的企畫人員如果沒有五、六年的磨練,成不了最起碼的氣候。

  另外一方面,一些老鳥的問題則在於不深思究竟自己學的是什麼,最後,成為裁員風波下的被淘汰的高危險群。杜書伍觀察:「有多數人永遠無法掌握專業的精髓,即使經過很長時間,能力依舊停在初學者的層級。此時只要來一位新人,稍加訓練,就可以輕易地將前面的人取代掉。」

  就好像人生有許多個知識水桶,到處亂飛的菜鳥每個水桶裝水一半,不深思的老鳥則總是一個水桶都裝不滿,他們共有的最大問題就是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

  ING安泰執行長潘燊昌在他的《聽老闆的,就錯了》書中提到:「年輕人不該擔心績效,而要擔心我今天做的事是不是跟昨天一樣。若工作十年只有一天經驗,還有什麼前途可言;而倚老賣老者最可憐,因為他們只有年齡『高人一等』。」

等待的三十歲世代
在三十歲就停止思考、拒絕改變
從那時起就算已步入老年


  大前研一在《工作雞湯》的兩集裡,都不約而同談起縱橫二十一世紀職場的成功秘訣。

  他把日本職員三十五到五十歲稱為「魔力的十五年」。以一般日本企業而言,多數員工進入公司十年後大致已近三十五歲,此時多半已完全了解公司整體業務。

  他指出,之後若沒有任何知識上的成長,那麼在公司將賦予重任的五十歲之前,大概只是從事例行工作。越是大型的企業,三十多歲的職員越容易成為一種所謂「等待的三十歲世代」。從三十一到四十一歲的階段,多數人都在從事沒有變化與挑戰的例行工作,個人能力與知識相對不會有進步,這無異浪費了一生原本最具創造力與顛覆力的黃金時段。

  「進入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時代,若不能思變圖強,就是輸家。」他提到,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已延長為八十歲,但若在三十或四十歲就停止思考、拒絕改變,從那時起就算已步入老年。許多人拒絕改變的理由,竟是:「我已經大學畢業,受過高等教育。」

  大前研一不僅批評這種心態,同時也提出了因應之道。

  他認為,從學生時代一直接受單方面的僵化教育所產生的「資訊吸收型」頭腦,今後一定得想辦法轉變為「資訊發射型」頭腦。

  這個頭腦必須對周遭不斷提出質疑,而質疑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對各種事務保持興趣、強烈的好奇心與追根究柢的毅力與態度。

  不過,在最初幾年的訓練過程,必須暫時拋棄所學的方法,一開始要盡量減少所接收的資訊,並鎖定單一的目標進行研究。若能持之以恆,相信五年後,就能成功轉變思考模式,建立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經驗快速貶值
今天的知識將成為明天的常識
知識怠惰者絕對無法生存


  「我在麥肯錫的時候,經常提醒年輕人『知識怠惰者絕對無法生存』。」大前研一在書上強調今後將是「知識爆炸、經驗快速貶值」的時代。

  因為今天的知識將成為明天的常識,兩者之間的分界線正在加速崩解、移動。匯豐直接投資亞洲有限公司董事陳伯昌認為,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就像編織一張網,網織得越密,對世界的原貌、真理,掌握就越多。

  年輕人常犯的毛病,就是織的網洞很大、粗糙,才織一下,他們就認為可以了,拿著這張網去捕魚。結果,網洞太大,根本捕不到什麼魚。所以一個人的知識網,應該是又細又廣。

建構知識像織網
陳伯昌:知識網不僅要又細又廣,更要全面,才能勝任新的挑戰。

  不過,他也說,看看一些高階經理人,他們也許網織得又細又廣,但為什麼還是被淘汰?好比一個製造經理,他原本只管機器生產,等到升到副總,就開始必須了解原物料價格、供應商、必須管理人員、成本要低、產品品質要高、……。這個時候,他的知識網必須全面,不能片面的一張網就夠了。

  陳伯昌看過一位財務副總,在公司裡一路擢昇上來,但是在企業開始走向國際化時遇到瓶頸,對於國際資本市場、大陸市場、與國外的會計師溝通、國外律師請教意見,甚至是國際的商業習慣,都無法勝任,最後集團老闆無法再重用他,從外面找來專家取代他的地位。這位財務副總大嘆「只見新人笑」,憤然離職。

  這些因為知識網不夠全面而遭淘汰的高階經理人,每天都在發生,這些事情也非一朝一夕,而是有軌跡可循。學無止境,年輕的時候可能會有網織得不細的問題,等到年紀大了,若自己只有片面的網,也將勝任不了新的挑戰。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決勝二十%代表著時時保持唯恐落後的危機意識。如此,才能成為特定領域的頂尖人物。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U-CAR] 省油十招!對抗高油價秘笈出籠

記者:張之杰 2006/05/15

  油價一直漲,再加上炎炎夏日即將來到,屆時冷氣吹送,勢必會讓原本就高居不下的加油開支,更雪上加霜。這一點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消費者,都同樣關心,因此英國IAM(Institute of Advanced Motorist)高等駕駛機構,提供了十項省油小秘方,讓開車的人參考,拯救自己的荷包。

一、需要開車嗎?
  在拿起鑰匙,準備開車出門之前,問問自己「今天真的需要開車嗎?」也許你只是要到巷口或者是幾條街之外的便利商店,買一罐飲料。不開車當然會省油,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短程駕駛的情況下,車輛引擎的熱效率沒有辦法發揮到最好,會比達到理想工作溫度的引擎,多製造60%左右的污染物,油耗也更高。因此,短程距離,走走路或是騎腳踏車吧,除了省油,還可以順便燃燒自己體內幾十萬大卡的脂肪,一舉兩得。

二、計畫路線
  事前的計畫有助於減少迷路的機會,除了能夠少走一點冤枉路,省油、省時間,也可以少磨一點輪胎,少聽一點副手座傳來喋喋不休的嘮叨。規劃路線的時候,盡量避免碰到上下坡或者經常需要停下來等待的擁擠路段。就算這樣子能幫你少走幾公里,但平均下來並不會比較省油。

三、定期保養
  定期保養車子,讓車輛各項機件都維持在良好狀況,對於減少油耗也有正面幫助。引擎如果沒有適當保養,就可能多出將近10%的油耗,也會造成環境污染。除了定期回到車廠做保養以外,車主最好也能自己檢查愛車的各項狀況,以保持最佳性能。

四、檢查胎壓
  毫無疑問的,輪胎的胎壓不足,會讓油耗增加,也會造成輪胎不正常耗損。不管是哪一種結果,都會讓車主的荷包受到傷害,因此開車前養成習慣,四周巡視一下,檢查胎壓是否正常,除了省錢,更可以避免因為胎壓不正常所可能造成的行車危險。即使再忙碌,也要養成至少一個禮拜檢查一次的好習慣。

五、遵守速限
  好,雖然大家都知道,有些路段的時速限制的確需要檢討,即使不合理、變化無常,但是規定就是規定,少一張罰單就可以加好幾次油。此外,時速90公里比時速110公里平均油耗節省將近25%,開快車也許會早一點到目的地,不過不會比較省油。此外,溫柔細微地控制油門,盡量減少大幅度的動作,也有助於降低油耗。但是,不合理的省油動作,像是下坡打空檔、折後照鏡等等千萬不要嘗試,也許省油,但是跟安全比起來,這一點差異絲毫不值得考慮。

六、減低風阻
  用不到的時候,就把車頂行李架或者是車上載的雜物通通拿掉。開車的時候把窗戶打開也會增加風阻,造成油耗上升。加了油所換的贈品,像是礦泉水、飲料、衛生紙,這些都是增加車輛負擔的兇手,別小看這一點重量,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開冷氣當然也會增加油耗,盡量關掉壓縮機,只開風扇。壓縮機開開關關不太需要擔心會增加油耗,頂多會讓壓縮機離合器片的磨耗增加,不過也是微乎其微。

七、購買環保油品
  在臺灣的情況跟國外有所不同,我們能買到的油品,全臺灣幾乎都一樣。除了因為加油站的不同,以及油槽的新舊,會讓油品的品質有些微差異以外,但是基本上芳香脛或者是含硫量全都沒有差異。低含硫量或者芳香脛的油品,能夠降低環境污染,省不了油沒關係,起碼可以讓我們生活的品質好一點。

八、善用油門
  這一點在臺灣都會區格外重要,你是不是常常綠燈起不知後,馬上又遇到另外一個紅燈?走走停停的情況,許多動力以及燃油就這樣平白消耗掉,煞車系統也會有多餘耗損。如果在市區裡行車的時候,注意一下遠方的交通狀況,如果前面在塞車,或者即將變換燈號,試著慢慢將車輛開到定點。一起步就衝出去,不會讓你現在車陣裡也可以早點到達目的地,只會讓你需要早一點加油。

九、車尾停進停車格
  這一點很有趣吧?停車方式偏偏就跟油耗有關係,熄火之後車輛引擎回復到冷卻狀態,如果你是車頭停進停車格的話,這個時候就必須要以倒車的方式將車輛開出來。在冷車的狀態下倒車,是車子最耗油的時候。所以,趁車子引擎還火熱的時候,以倒車入庫的方式停車,離開時緩慢順暢地讓引擎溫度提高至工作溫度,可以減少不必要油耗。除此之外,倒車入庫停車的話,離開的時候視野也比較良好。

十、當個吝嗇鬼
  一次把油箱加滿方便許多,可以使用更長一段距離再加油。但假使你的習慣是如此,最好稍微更改一下。因為你把油箱加滿,就代表你的車子重量更重,油耗更高。習慣讓油箱不要全滿,試著只加2/3或者一半的油量,也許你會有驚奇的發現,自己的車子原來並不是那麼耗油。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U-CAR] 省油有妙招,對抗高油價完全手冊!

記者:張之杰 2005/04/27

  在開放柴油小客車之後,對消費者而言,又多了一樣新的選擇,特別是在油價日益高漲的今天,雖然未形成立即負擔,但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在臺灣市場一直專心經營柴油市場的Ssangyong雙龍汽車,這段時間以來,讓更多的消費者瞭解柴油車的優點,並扭轉了以往對於柴油引擎的刻板印象。

  搭載在Rexton 270XDi與Stavic上的XDi共軌直噴柴油引擎可以發揮出170匹最大馬力,以及34.7kgm峰值扭力,無論起步加速或爬行陡坡,都能應付自如。此外,這兩款車的平均油耗竟分別達10.4km/L到10.6km/L,以這樣身軀龐大的休旅車型來說,實在是令人驚訝的表現。

  身為頂級柴油休旅車與4×4專業的領導品牌,雙龍汽車除了引進更優異的柴油休旅車,同時也持續關心消費者,並提醒消費者一些「省油小秘方」:

1. 保持適當車速避免重踩油門
  一般而言,磨合期內的新車最理想時速約50公里,而磨合期後最理想時速則在60~70公里左右。因此,駕駛車輛時,適當速度與「正確加油」是省油的重要習慣:加油時要輕踏輕放,切忌猛踩猛踏,據國外專家實驗發現,行駛相同距離下,油門踩到底和中速行駛相比,前者較後者費油2至3倍。同樣地,猛踩剎車也容易造成油耗的無謂浪費。

2.善用剩餘動力滑行避免猛踩剎車
  任意變換車道、車速忽快忽慢,都是耗油的元兇!而善用引擎剩餘動力,就可以避免平白浪費燃油,例如,當遠遠看到紅燈亮起,就應鬆放油門、減速滑行,如果仍然加速到停止線前才猛然停車,不僅白費油料,煞車片也容易磨損加劇,可別看輕這個小動作,善用引擎剩餘的動力,減少非必要的踩油門和剎車,都可讓油耗減輕20﹪以上。

3.避免熱車過度、起步低速行駛
  許多人都有熱車的習慣,事實上,車輛發動後不超過1分鐘即可上路,否則只是多耗費油料;另外,起步後讓車子維持低檔速度慢慢行駛3到5公里,再恢復平時的開車習慣,以此達到暖車的效果,除了省油也照顧愛車、並節省未來的維修費用。

4.保持車內適當溫度
  夏天快要來臨,大家都知道,車上最耗油的配備就是冷氣,因此夏季行車時,車內室溫盡量維持在25到26度,過度使用空調也可能會增加20﹪的耗油量;當然也不要認為關掉空調,搖下車窗利用氣流降溫就可省油,因為如此空氣阻力加大、耗油更多!所以保持適當室溫、除了省油也有益健康。

5.經常檢查胎壓勿任意更換輪胎
  保持胎壓除了關乎行車安全外,跟省油也很有關係!建議養成每加兩次油檢查一次胎壓的習慣,因為胎壓不足或太高,都影響車輛的循跡或抓地能力,自然耗油量也會增加;而如果喜歡改裝輪胎的車主,也應避免超出原廠建議尺碼太多的輪胎,否則車輪阻力增加,容易造成重拖、白白浪費油料。

6.車輛定期保養行李廂經常清理
  車輛定期保養不僅能提高行駛安全性,延長使用壽命,還可以節省油耗。舉例來說,空氣濾蕊不定期更換,就容易使得空氣與油料的混合比增加,造成火星塞積碳,行車不順暢,進而使油耗增加10﹪以上。而經常檢查行李廂內是否裝有不需要的物品,因為每增加一公斤都會影響油耗。

  最後,建議消費者,除了車輛本身的油耗表現外,駕駛習慣、車輛保養、駕駛環境也是造成油耗大幅變動的主因,在油價愈來愈高漲的今日,為了自己的荷包著想,車主不妨多注意這些小細節,經年累月下來也可以節省一筆可觀的費用。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中國時報] 快樂製造機

吳金津 (中國時報 浮世繪 2007/09/22)

  前幾天到內湖聽一場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講者朱平先生,分享如何讓自己做個「快樂製造機」,他談到他每天早晨都會去逛傳統市場,每天都會製造一些快樂給賣菜的老闆們。

  比如他買了23元的菜,拿30元給老闆,說 :「老闆, 23元算25元,找我5元就好。」

  這些老闆們反應大致上有四種反應──
  第一種:起初非常驚訝,之後非常開心地找了5元,說謝謝。
  第二種:老闆堅持找7元,不佔客戶便宜,但老闆很開心。
  第三種:是多送點蔥蒜,也很開心。
  第四種:是最高竿的反應,「不然我幫你湊30元好了,一共是32元,算你 30元就好。」

  哇,真是高手,原本是要讓老闆佔便宜的,反過來卻讓客戶多買又有佔便宜的感受,更是個「快樂製造機」。

  前日傍晚,我逛傳統黃昏市場時,決定玩一下朱先生的遊戲,暫時改了殺價習慣,想創造點快樂給老闆們。我到一家以前常殺價、討斤兩的攤販前,買了157元的青菜,結帳時,剛好聽到菜販老闆對旁人說了一個笑話,非常好笑,我非常愉快地說:「老闆,你好幽默,你的笑話很好笑,157元算160元,這裡是160元,不用找了。」

  老闆笑了,說:「這怎麼可以,不然妳還需要甚麼,我送妳。」老闆便送我一大塊嫩薑。

  後來到了另一家買甜不辣29元,拿30元給老闆,我說:「阿伯,29元算30 元,不用找了。」

  老闆有點訝異,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還是找了1元給我,我笑笑地把1元還給他,說不用找,他趕緊又多放了一塊甜不辣給我,從他驚訝轉而高興的表情,我知道我做到了。

  回家的路上,我嘴角掛著微笑,哼著歌。睡前在日記裡寫下:「算一算,我多花了4 元,賺到了甚麼?
  1.賺到了好心情;
  2.賺到了老闆的笑容;
  3.賺到了老闆的謝意;
  4.賺到了老闆的友誼;
  5.賺到了一塊嫩薑和一塊甜不辣;
  6.賺到了愉快的晚餐。

  當我們決心要當個「快樂製造機」時,就會感染對方,形成一個良性的影響,讓更多周遭的人像我們一樣,成為「快樂製造機」。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商業周刊] 負利率來了》戒掉笨儲蓄!

負利率來了,你再怎麼存錢也追不上物價漲幅

  這是20年來最嚴重的一場經濟風暴。危機1:美國經濟衰退,聯準會半年以來降息5次,帶動全球降息風潮。危機2:油價站上100美元,金價挑戰1,000美元、原物料價格紛創新高。兩個危機,讓全球進入負利率時代,它,正蠶食你我的存款。亂世自保,唯有戒掉「笨」儲蓄,擅用5種新儲蓄工具。

文/楊少強

  「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恐將捲土重來」!這是二月二十一日,《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標題。

  停滯性通膨?這個字眼,多數年輕人沒聽過,甚至沒感覺,但老一輩的人卻怵目驚心。一個月前,這字眼幾乎未被國際媒體提及。

經濟衰退加通膨! 兩種最糟糕的經濟趨勢正一起降臨

  那是個可怕的年代,三十年前,由石油危機觸發的全球蕭條,「失業率、物價上漲率雙高」。在美國,失業率高達九%,通貨膨脹率(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飆高至一五%,大批民眾失業,卻又得面對萬物價格齊漲,人們連想維持基本生活都非常困難。一九七四年的台灣也是如此,經濟成長率劇降至一.三八%,通貨膨脹率卻高達四七.四七%。

  如今,這個可怕的字眼,被提及的次數卻悄悄增加。一月底的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就指出,美國已出現輕微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lite)。該週刊形容,「停滯性通膨」是「兩種最糟糕的經濟趨勢一起降臨」。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投資專家麥嘉華(Marc Faber),也在一月份發表預測:「我們已身陷停滯性通膨:在通膨升溫之際,沒有實際的經濟成長——甚至還衰退。」

真的會如此嗎?二○○八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年代?

  在還未證實世界是否將陷入停滯性通膨前,至少,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全球負利率時代即將降臨!

  所謂「負利率」,指的是「物價上漲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於「名目利率」(一般銀行的掛牌利率),以致「實質利率為負值」。換言之,通貨膨脹的速度,比銀行存款利息增加還快,因此,你存在銀行的利息,不但被物價上漲吃光,連本金都會被蝕掉。

  負利率,雖然無聲無息,卻正一點一滴蠶食你的錢!它,吃錢於無形,你的購買力因此下降。

影響範圍多廣? 以美國為首,全球都落入負利風暴

  二十一個月前,本刊曾以「零息風暴」為題,指出台灣陷入負利率的現象(編按:雖然之後台灣實質利率轉正,但二○○七年九月,台灣又開始陷入負利率)。然而,當時全球唯獨台灣如此,此刻最大的不同是,全球以美國為首,均一一落入負利率的惡性循環。負利率,變成全球的傳染病!

  時間回到今年的一月二十一日,這一天,是全球二十年來最嚴重的「黑色恐怖」。

  當天,歐洲三大股市倫敦、巴黎、法蘭克福,重挫逾五%;北美、加拿大股市暴跌六百點;南美股市全面收黑;在亞洲,台股大跌五百點,港、滬等股市也紛紛重挫,「黑色星期一再現!」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評論。

  這場股災的罪魁禍首就是美國,隔天,聯準會(Fed)無預警降息三碼,降幅創下二十四年來最大紀錄!八天後,再降息兩碼。

  史無前例的降息大動作,承認了美國經濟衰退的事實,也引爆全球利率走低的風潮。當天,加拿大、香港同步降息,英國隨後跟進。市場預測,歐洲央行(ECB)今年中也將跟著降息。

各國利率節節下滑,但同時間物價卻步步高升!

  今年以來,小麥價格上漲五○%,全球小麥庫存也創下三十年來新低。二月十九日,國際原油價格再度站上每桶一百美元。不僅油糧告急,白金、鐵砂等也漲個不停。新興市場需求大增,加上美元走弱的推波助瀾,原物料價格頻創天價,這比起一九七○年代,純粹由石油引發的通貨膨脹,更不可抑,影響層面更廣。

  通貨膨脹正在全球蔓延:一月份,美國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連續三個月突破四%,是九年來首見。中國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漲幅創十一年來新高、新加坡創下近二十六年新高、沙烏地阿拉伯創二十五年新高、歐元區創十四年新高……。

  一邊是名目利率走低,一邊是通貨膨脹率走高,結果就是,負利率時代再現!

定存就能保值? 存一萬元,實際值九千九百一十三元

  在美國,定存利率僅二%,物價卻上漲超過四%,實質利率已為負值。在日本,定存利率為○.五%,物價上漲卻○.七%;在香港,定存利率約二.三%,物價卻上漲將近四%。除了澳洲以外,各國幾已走上負利率道路。

  台灣也是如此,目前中央銀行公布的五大行庫一個月定存利率為二.○九%,物價上漲率卻高達二.九六%,實質利率負○.八七%。

  也就是說,若你在年初存入銀行一百元,年底存款「實質」上將縮水為九十九.一三元!

  去年底,全國的新台幣定存、定儲總金額約十一兆元。若根據一月份的實質利率計算,負利率這隻大蠶,可以在三十天內,啃掉全國民眾八十億的利息,一年下來,這個數字可以買十架當今世界上最豪華、最大的客機A380!

每過一天,二億六千萬元就因負利率「人間蒸發」!

  即使以去年全年數據計算,台灣的實質利率僅餘○.八%,趨近於零。在美國掀起的全球降息風下,台灣利率「易降難升」,加上今年物價上漲率將比去年還高(今年預估為二.三%,去年為一.八%),台灣恐無法脫離負利率之路。

生活品質不減? 食衣住行想要快買,存錢反買不起

  負利率,讓你的購買力下降,也是生活品質的最大殺手!

  例如,你原本打算去日本北海道玩,團費為三萬元,但你想先把這筆錢定存,一年後可領出更多錢,玩得更痛快。豈料,一年後,你的存款領出來後,本金加利息才三萬零七百八十元(一年期定存利率二.六%),但團費卻已漲到三萬三千七百元(編按:主計處統計,出國團費一年上漲一二.四五%),根本去不成。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也就是說,在負利率時代,物價飛漲,你若及時行樂,想玩就應該立刻去玩,否則若秉持過去的儲蓄至上原則,在銀行存了一年錢後,反而去不成了!

  再如,你本來想買瓶香奈兒五號香水犒賞自己,該香水市價三千一百元。一月份,省下三千元存入銀行,打算存一年後領到利息再買。但一年後,你將只拿到三千零七十八元,屆時香水將已漲到三千四百一十元(編按:香奈兒香水從今年三月起將漲價超過一○%),已經買不起了!這也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投資照常安全? 賠錢機率升高,轉戰海外也難有作為

  二○○六年我們製作「零息風暴」時,現任台大副校長湯明哲曾感嘆,他從美國回台灣,把在美國的高利率定存解約,移回台灣,卻只能得到低利率,這是在「懲罰對台灣有信心的人」。如今負利率浪潮席捲而來,湯明哲這句話或許可以改成:這是在「懲罰對存款有信心的人」。

  然而,當時,雖然台灣負利率,但全球經濟還未出現衰退跡象,各國利率均較台灣為高,國際股市也是多頭,因此,投資人可將新台幣轉戰股市、房市、海外市場,均可獲利。

  但在二○○八年的今天,經濟衰退已是美國,甚至全球的最大風險,銀行定存以外的投資管道,如股市、房市等,都已因經濟衰退奄奄一息;而各國央行利率又不斷下調,負利率宛如傳染病在各國四處擴散,除了少數國家,台灣人即使把存款移到海外也難有作為。

  可怕的是,負利率又碰上經濟衰退!可能賺錢的管道都將被封死,錢既不能放銀行,投入股市、房市的虧損機率也大增。

  而美國經濟衰退,正是全球金融市場大地震的「震央」。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五分之一來自這個國家,不但超過歐元區整個總和,也比中國和英國兩個經濟體加起來還大,其經濟向來是影響全球景氣的關鍵。但從最新公布的經濟指標看來,美國步入衰退已成事實。

  三項數據都創五年的新紀錄:去年第四季,美國經濟成長率創五年來新低、去年十二月美國失業率創近兩年新高、去年美國消費者零售支出成長創下五年來最低紀錄。不只如此,全年房價下跌一.八%,這是八年來首次下跌。

  這場由美國次級房貸所引發的災情,美國商業銀行(Bank of America)首席市場策略師昆藍(Joe Quinlan)形容,「過去數十年來所僅見,」遠甚於一九九四年的披索危機、九一一恐怖攻擊、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一九九八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崩潰等。

局面有多嚴峻? 震央美國輿論一面倒:衰退已是現實

  我們的記者在美國,就親眼目睹這場「災變」。

  在奧勒岡州,資深撰述吳錦勳描述:

  清冷的早晨,計程車司機載我們橫越波特蘭(Portland)市住宅區,他感嘆著,現在載客越來越難,還好他勤於布線,建立固定乘客,否則像其他計程車司機會很慘。

  早餐時,我喝了第一口咖啡,被桌上《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裡的一篇文章吸引:「北達科塔州居民大舉批評雜誌」。

  原來是一月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報導美國中北部的北達科塔州,標題叫做「一無所有的大草原」(The Emptied Prairie)。跨頁大照片呈現:一大片隨風吹打的乾草,天空低低壓下來,遠遠天際線有一幢屋頂破洞的壞房子。最前面的荒草堆裡露出一截死鹿的白骨……。

  該雜誌形容:「廢棄的屋子」、「北達科塔鬼鎮訴說了無法逆轉的沒落」。看到家鄉被如此形容,該州人士跳出來大加撻伐,但記者卻堅持,是實地造訪所看到的地景風貌和統計數字。

  在紐約,特約記者楊予涵描述:

  今年沒下幾場雪,華爾街卻正度過七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紐約證交所的氣氛慘澹,許多人的眼神透露對未來的茫然。打開電視機,「經濟衰退」這個名詞頻繁的出現。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等等,這些名號響亮的金融巨頭開始裁員。

  頂著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學歷的艾薇(Ivy Surman),一畢業就進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擔任待遇優渥的分析師。但該公司旗下兩檔避險基金,去年六月因大量投資次級房屋抵押債券瀕臨破產,隨即裁撤九百人,十一月又裁撤六百五十人。最近,艾薇突然消失了,不管透過電話、email或MSN,老同學都找不到她了。

  金融失業潮下,曼哈頓辦公大樓、自用住宅的租售廣告乏人問津,倒是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推出法拍屋選購的補習課程,開始引起投資人的注意。

  在矽谷,特約記者張世欣描述:

  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矽谷,這一波經濟不景氣相對「免疫力較強」。但是小商家或零售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房租、水電、員工的時薪,樣樣都漲,就是營業額沒有漲!」在聖荷西經營雜貨店的李先生說。開餐廳的陳老闆也抱怨上館子的人比以前少了,對面開洗衣店的張太太則說,他們的生意過去這幾個月來大概少了兩、三成……。

  美國衰退的跡象正在各地上演,過去意見不同的專家,也罕見的有了共識。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與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兩人意見向來水火不容,但最近他們卻異口同聲表示:美國經濟可能會步入衰退。

  葛林斯班說,美國經濟將持續惡化,衰退的機率「超過五○%」。克魯曼則說「美國經濟衰退跡象近在眼前。」而越來越多不利經濟數據出爐,「命運巨輪逐漸向美國經濟輾來」。

  在投資界,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鐵口直言「美國衰退已是無庸置疑」,華爾街三大投資銀行——美林(Merrill Lynch)、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也意見一致,如美林所稱:「衰退已是現實,而非預言」。

  輿論普遍氣氛也是不斷鼓吹衰退「山雨欲來」,描述方式從過去的「疑問句」,到「肯定句」。二月四日《新聞週刊》(NewsWeek)更在封面標題上大書「到衰退之路」(Road to Recession),標題後面也沒有加問號。

  由於次級房貸風暴讓金融機構虧損累累,能提供市場借貸的資金也相形減少,這使信用良好的人即使想借錢也借不到錢,再加上民間部門原本就因過去貸款所背負的沉重債務,以及就業市場不景氣,《華爾街日報》就預測:「二○○八年衰退不來則已,一來將遠勝過去!」

  儘管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聯準會不斷降息,並祭出減稅、財政政策等計畫來刺激經濟。但這也只是「盡人事」而已,前聯準會主席沃克(Paul Volcker,是葛林斯班的前任)就坦言:「有太多泡沫已積重難返,聯準會恐怕無力回天。」

惡夢何時結束? 美國衰退多久,負利率就維持多久

  如果美國經濟真的衰退,那全球都無法置身事外。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就大幅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世界銀行( World Bank)也將中國經濟成長率調降。過去曾有專家指出,美國衰退,中國等國家將取而代之,成為所謂的雙引擎經濟。如今看來,中國等新興市場,不但無法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成長動力,反而還會被美國拖下水。

  全球經濟烏雲罩頂,在可見未來,各國央行勢將祭出降息來救經濟,加上物價步步高升,這使「經濟衰退下的負利率」將更難避免。根據預估,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將維持一年,負利率時代也將同步維持一年以上。

錢怎麼擺才安全? 在防禦基調中進攻,才能倖免

  然而,未來會不會走向停滯性通貨膨脹?事實上,若經濟零成長,物價卻大幅上揚,就是廣義的停滯性通膨,目前美國狀況已接近。若緊接著,失業率再大幅攀升,更符合停滯性通膨定義。一旦如此,經濟恐將陷入惡性循環。

  「過去二十年來,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局面,金價、油價、貴金屬都創天價,利率卻又這麼低。」曾任職統一、元大證券的操盤高手楊先生說,這個金融變局,跟過去相比,有三大特色:「一、市場變化最快、狀況最多;二、高獲利標的大量減少;三、會吃掉你獲利的投資標的越來越多,不小心就會碰上。」經濟衰退、負利率,兩道奪命符靜悄悄的來臨,「你一定要換腦袋,戴好防護罩、多準備一點禦寒衣物,在防禦的基調中進攻,才能倖存。」去年也曾被市場重擊,但迅速調整腳步後,又賺回數百萬的他說。

  過去,投資人把經濟成長、正利率視為理所當然,以為只要順勢投資、存錢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一場謀殺你存款的事件正在進行。再不換腦袋,你恐怕難逃負利率殺手的摧殘!

.本內容由 商業周刊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商業周刊] 油糧告急

18份國際權威報告,完整剖析油價、糧價

(文)單小懿

  這是二○○八年你必須知道的兩大趨勢。

線索一: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能源獨立及安全法案,規定汽油必須摻入一定比例的生質能源。

線索二:二○○七年十二月,中國宣布成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預計在未來三年,將石油庫存量提升兩倍。

線索三:二○○八年一月一日起,中國對穀物出口課稅,從五%到二○%不等。 三個線索,勾勒出變貌中的新世界。

  變貌的來源始自金磚四國(BRICs)。過去五年,金磚四國的「經濟力」有如特快車般狂駛,企業成長、股市狂飆,外資湧入。

  別以為四國股市漲完了,故事就結束了。此刻,金磚四國的第二波狂潮──「能源力」正向我們撲來。

  因為四國人民富起來了,這占全球四○%的二十六億人口,從拚命賺錢轉向拚命花錢,這群「新富人」正積極的走向全球能源、商品市場,與「舊富人」們爭搶資源。

  這股驚人的能源力,以石油當作爆發起點,正迅速往外擴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食物,成為繼石油之後,最受矚目的搶奪焦點。

  二○○八年一開年,油價盤中衝破百元歷史關卡,玉米等穀物價格也紛紛創下歷史新高。

  二○○八年,油價是否會回穩?食物價格是否繼續飆升?

  這裡,我們歸納整理了十八份最新的國際權威報告。其中,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預估,「二○○八年油價(均價)為九十五美元,到二○○八年底更會達到一百零五美元。」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則指出,全球玉米跟黃豆的「庫存對需求比」,即將在二○一五年成為零,也就是零庫存的狀態。

  這些報告共同指出一個事實:便宜的石油,再見了!便宜的食物,再見了!

  二十世紀,科技的進步,讓全球進入新經濟時代,石油、食物這種初級產業,都很廉價,人們追捧的是科技、知識、無形的資產。

  然而,從現在起,舊秩序復辟,世界焦點再度回到:石油、食物這種有形的原物料資產。

  美國的孟山都(Monsanto)公司,就是典型的新世界富翁。這家種子基因改造公司,五年前是華爾街的過街老鼠,年度虧損十七億美元,股價僅八美元。然而,不到五年,在這個新世界裡,該公司股價已飆漲至近一百二十美元,漲幅十四倍,市值更高達六百五十八億美元,相當於鴻海加上台積電的市值。

  新世界裡,窮人、富人重新洗牌。

  「雙高時代」來臨,對石油、糧食大量進口的台灣,尤其如此。要如何因應? 要成為○八年贏家,這是必知的兩大趨勢。

便宜石油 再見了!

  二○○八年一月二日,開年第一個交易日,舉世震驚的行情出現了!

  這天中午十二點十分,紐約商業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一片喧鬧聲中,交易員阿倫斯(Richard Arens)正和其他交易員擠在一起出價競標原油期貨。隨著油價每桶升到九十九.五三美元,阿倫斯接下來出的價位震動全球:每桶一百美元!

  之後雖然油價回落,阿倫斯當天小虧六百美元,但英國《金融時報》這麼形容阿倫斯:「只花六百美元,將來就可以告訴他的孫子:『我就是那個讓油價破百美元的人!』」

  當天,道瓊工業指數暴跌二百二十點,創美股二十五年來新年開盤日最慘紀錄。全球各大媒體都嚴肅的分析:油價突破一百美元,世界何去何從?

  其實,當前一百美元的油價,還不算歷史最高:一九八○年四月,油價每桶三十九.○五美元,換算成今日幣值,相當於每桶一○二.八一美元。不過如《華爾街日報》所說,油價破一百美元「改變了世界面貌」,但之後油價是會繼續維持三位數?還是會向下回落?《華爾街日報》坦言:「誰也不敢說!」

  在油價漲跌曖昧的十字路口,各預測機構也分成「看高派」、「看低派」兩類。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統計,油價去年平均價格為七十二美元,因此,今年平均油價是否會突破七十二美元,成為看高、看低兩派的分水嶺。

  我們歸納整理了九份油價的關鍵報告,有七家機構為「看高派」,預測油價持續攀高。其中以高盛對油價走高的預測最大膽,高盛被視為原油市場的「多頭總司令」,他們二○○七年十二月發布預測直指:「二○○八年油價為九十五美元,到二○○八年底更會達到一百零五美元。」這意味,從去年到今年底,油價的年漲幅將達四六%,這是對今年油價走勢最高的一份預測;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去年十月出版的半年報〈世界經濟展望〉,在原油部分的篇章預測:「今年油價有六分之一的機會,站上九十五美元。」這份報告,各種統計數據及分析加起來就超過一百頁。

  至於「看低派」代表,金融研究機構奧本海默(Oppenheimer & Co.)、GLL(Groppe, Long & Littell)認為,今年油價約為六十五美元,他們認為,油價會低於去年。

.本電子報內容由 商業周刊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今周刊] 活太久、退太早、錢太少 教你理財抗老 打敗長壽風險

撰文/陳免

  二千多年前,秦始皇派出徐福及上千童男童女遠赴蓬萊仙島,只為一求長生藥,如果他活在現代,就不須如此費盡心思。

  21世紀,人們要活到百歲,已不是偶然。相較於上一個世紀人們在對抗太快死亡的風險。當人們的壽命可以超過90歲,而不再只是原本預期的80歲,如果錢準備不夠,以後生活要怎麼過?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在他的新書《我們的新世界》中說:「世界要退休了,我們的錢夠嗎?」這句話可以用在每個人身上:「你要退休了,你的錢夠嗎?」

  《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合作,針對四、五、六年級生進行的「上班族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中發現,五、六年級生有超過四成的人認為自己活不過七十歲,長壽風險意識太薄弱!

  什麼是長壽風險?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在二○○六年八月針對老化提出的金融創新報告中簡明扼要地定義:長壽風險就是活得太老,但儲蓄太少、退休太早,以及花得太快。

  長壽,是對貧窮最大的懲罰!而這正是台灣面臨長壽風險的真實面貌。

長壽趨勢:九十五歲稀鬆平常 退休金嚴重短缺

  當人有機會活到九十歲、九十五歲,退休金就得再多準備十年、十五年。

  在國外,對於長壽風險的概念,已經討論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想辦法,為不再工作的老年人爭取多一點的收入,像是德國就已通過了老年收入法案(Old Age Income Act),以減免稅收的方案,鼓勵自願提撥退休基金,並且限定投資在能支付年金,且年金發放只能變多的基金或保單。

至於台灣的長壽風險做得如何?

  《今周刊》就「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中取出四、五、六年級受訪者的年齡、薪資、年資、預期壽命、期待退休年齡等資料的平均值,上網找了某家壽險業者的退休金試算表,得到的數字是,四年級生約需準備四五○萬元,五年級生需要五一○萬元,六年級只要四八○萬元就夠退休。

  這樣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完全缺乏正確的退休準備意識,也缺乏對抗活得更長壽的趨勢。

  但在另外委託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王儷玲,在同樣的薪資條件下進行試算後顯示,合理的退休所得替代率在七○%至八○%,但在目前政府的退休金制度下,勞保退休金加上企業退休金,大概只能提供五成至六成,還有二○%的缺口,必須靠個人儲蓄理財來補足。

  以此估算,四年級生如果活到八十歲,至少要準備一五○○萬元,活到九十五歲要花二○○○萬元,和調查算出的數字四五○萬元,至少短缺一五○○萬元以上。

愈活愈久 人也變年輕了 搶救退休金 晚一點退休又何妨

  美國經濟研究局(NBER)十月份才出爐,由John B. Shoven提出來的(NEW AGE THINKING(新的年齡思維))報告中指出,過去人們從出生開始計算年齡,六十五歲被視為老人,但如果以死亡率來重新審視,會發現人類的壽命在一九六五年至二○○五年這段期間出現了變化。

  在二○○五年的一位七十二歲的老先生,和一九六五年時六十五歲的老人,面臨的死亡率是相同的;在女性身上,也可以看出這樣的差別,一九六五年六十五歲的老太太死亡率是一.七五%,但到了二○○五年,年齡已經提高到六十九歲。

  無怪乎已故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九十歲高齡時要提出,適當退休年齡應該是七十九歲,而不是六十五歲,因為現在七十九歲者的體能狀況相同於半世紀前六十五歲者的體能狀態(出自《失衡的世界》,麥格羅.希爾出版)。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許多國家陸續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原因。

退休理財 可以再積極一點

  「面對長壽風險,退休後的投資確實不能太保守,否則將不能產生足夠的報酬收益,支付你活那麼久。」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認為,以前的觀念是退休要用的錢不能冒風險,要保守為主,但因為現在的人愈活愈長,為了對抗長壽風險,即使投資市場另有風險,但因時間拉長,還是可以分散掉,因此風險性的投資遞減應該要變慢。邱顯比提出一個「一百減年齡」的計算公式,他說,到六十五歲時,風險性資產保留在三○%以上,都還是很安全的。

  聯博資產管理公司就提出,「稍微積極一點」的退休投資建議,只要年化報酬率可以增加一%,例如從一○%提高至一一%,就可多維持退休後十年的支出。

  聯博資深投資組合經理李松就指出,對抗長壽風險最安全的資產類別就是股票。

  他將六十五歲的退休後,以八十歲做為切割,之前為剛退休階段,八十歲以後才是真正的「年長退休」階段。剛退休階段手上現金最多,理財的目標在於延長儲蓄使用年限、降低風險,同時也要有足夠的投資報酬率,支應往後老年退休生活的開支,他建議的股債比可高達四比六,除了確保收益,也可抗通膨。

年金化的提領策略 活著就有錢領

  據聯博資產管理估算,以一個三十年的帳戶價值,初期提領率在四%,之後再逐年增加,則此退休計畫的失敗機率是最低的。

  「年金化對一般民眾在對抗長壽風險,是比較有保障的。」政大副教授王儷玲表示,有多數的人在領了勞保或勞退退休金後,三年內就花完了,因為三年後要實施的國民年金是很好的設計,但所得替代率不高,民眾還是要自救,商業年金保險是不錯的考慮。

  只是一般民眾對保險的觀念還是在買壽險,王儷玲說,壽險是在保障太年輕死亡的,是無法轉嫁長壽風險的;年金險的特點就是在清償期透過生存年金給付,退休的人可以消除因死亡時間不確定所造成的財源不足風險,尤其是對活得較久的人,投資報酬率將更高。

  王儷玲建議,如果有壽險,可以在退休時把所有壽險保價金當成躉繳轉換成年金保險,就可以保障長壽風險;一次領到的退休金,怕太快花完,也可拿去買年金,只要活著就有錢領。

老人獨立宣言 退休有收入 活得更有尊嚴

  十月中的一個星期六,這一天做完運動,他和社區其他三位年紀都已八十歲的老伯伯一起來到台北縣板橋火車站,參觀由內政部主辦的銀髮長期照護觀摩展。

  會場上,四位健朗的老先生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詢問,他們想找一個可以提供三餐,讓他們可以早上報到、晚上回家睡覺的地方,費用兩萬多他也可以負擔得起,惟一的要求就是白天要有安排活動,讓他們學學才藝。

  在長壽年代下,退休生活一過就要三、四十年,一個這麼長的時間的退休計畫,確實需要及早做好完整規畫,否則活得太老,尤其是當積蓄都已花完,你也只能無奈的不斷看著手錶,抱怨時間過得真慢……。

.本內容由 今周刊雜誌 提供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